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展示池州青年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良好风貌。团市委特在池州人网开设“青创故事”专题栏目,记录展示池州创业青年的创业励志故事,激励带动池州广大青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青创故事第13期,我们带你走进80后石台小伙姜翀的创业故事。
“一定要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这是很多生活在山区的孩子们深埋心底的梦想。然而1983年出生在石台山区的姜翀在毕业10年后,却回到了这座熟悉的大山,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本期主人翁——姜翀
2005年,姜翀毕业于原合肥炮兵学院应用电子专业。毕业后,他顺利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由于姜翀的教学生动有趣,一度成为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老师。虽身在异乡,姜翀却不忘关心家乡的孩子们。在与母亲的一次次通话中,他了解到石台教育的现状,山区孩子们兴趣涉及的局限。
山区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处在神奇的北纬30度线上,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由于山区交通不便,没有高速和高铁,县城多半是老人和留守儿童。山区的教学资源也十分有限,孩子们能接受的兴趣培养更是局限。基于此,姜翀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卖房,回乡创业。
姜翀的创业之路从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开始
母亲听闻,非但没有反对,反而将自己的拉丁舞培训班交给他接手。“想接手一个拉丁舞培训班,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拉丁舞老师”,姜翀很明白这点。为此,2012年,他只身前往哈尔滨华艺舞蹈学校进修,这一去,就是两年! 姜翀和前同事们的合影
2013年下半年,姜翀回到了阔别10年的故土,从一名舞蹈老师做起。每逢寒暑假,都是他最忙的时候,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都在上课,中间只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教了一段时间后,他渐渐地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靠个人力量很难维系一个培训班,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路,也解决不了大山里孩子的兴趣多元化发展问题。“做艺术类综合体”,这个声音反复地在脑海中响起。 原来的校门头
说干就干,姜翀开始改变原本单一的拉丁舞教学模式,更换大的教学地点,增加教学种类,更名阳光教育艺术培训中心。资金和场地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最棘手的还是师资的问题。石台这个小县城都是山路,没有高铁、不通高速,交通比较困难。很多年轻的老师不愿意留下来,有能力的老师不愿意到山里来。前期没有老师让姜翀很是头疼,他不得不找老同学来帮忙。 培训中心前台一览
除此之外,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他还设立了长期招聘机制、去各大高校物色合适人选、将自己的培训班发展成了石台县就业见习基地。
获得的奖励
就这样,根据地几经变迁,从最初的100平的小培训班到现在1000多平的艺术综合体。他成了石台人心目中成功的年轻创业者,几乎是家喻户晓。
艺考生拉丁舞班
幼儿拉丁舞班 少儿拉丁舞班 暑托班
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多,父母对孩子多元化发展需求的提升,助力兴趣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兴趣培训机构大多经营手段传统单一,管理效率相对较低。姜翀提前看到了这些问题,为了公司顺利运作,走上规范的企业化发展。他外出学习,翻阅各种经营管理类书籍并加盟了专业的企业培训类公司,解决公司的实际问题。
姜翀一直没停下学习的脚步
但随着公司发展壮大,租金上涨、装修成本、人员增加的管理难度等也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突破瓶颈,姜翀也走了不少弯路,例如文化课培训的开设。后来由于精力跟不上,无法一心二用,姜翀主动放弃了,专攻艺术培训。 阳关教育所获的荣誉
由于地域特点,班里的留守儿童居多。姜翀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留守儿童沟通成本相对于普通孩子要大点,姜翀要求员工多打回访电话,时刻跟父母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 接孩子放学的家长 和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 跟员工交流孩子情况 有空就和孩子们聊天 只要他一出现,孩子们就把他团团围住
为了能提高孩子们的眼界,体验学校里所学不到的知识。一到节假日,姜翀会安排孩子去省城的博物馆、名人馆、科技馆等地参观。平日里,也会请教授来学校开办讲座,为孩子们争取演出比赛的机会。 带学员参加青少年代表大会 陪艺考生考试 带孩子们去合肥参加活动 带孩子们参加演出 平时学校里举办的活动
由于外公曾是文工团团长,母亲和自己都是拉丁舞老师。县里一旦有文艺演出活动,他们家都是主力,公益也不例外。
姜翀在演出现场 姜翀参与的公益活动
姜翀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的5岁、小的3岁。由于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对于两个孩子来说,学校就是家里。
姜翀的办公室一角,放满了家人的照片 认真看大女儿的画作 闲暇时候和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游戏 姜翀的生日 小女儿的生日,一家四口合影
目前,姜翀正联合其他几位发起人,在团县委的指导下筹办石台县青年创业者协会,旨在服务青年创业,帮助解决问题。 团市委、市青企协到校参观
从100平的培训教室到1000多平的艺术综合体,从学员几十人到学员五六百人。阳光教育在姜翀的大力发展下,增设了两个分校,分别在祁门安凌镇和仙寓镇。姜翀也应了名字中的“翀”字,向上直飞。 工作中的姜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