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22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7-4-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情人节快乐
说起“情人节”,年轻人立马想到2月14号――外国人的“情人节”。
而他们的父辈则认为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才是中国传统的、有意义的情人节。
是啊,在我看来: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岂能效仿他国,过西方的情人节。
但现实却令人瞠目结舌:近些年来,西方情人节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热衷的节日,对它的重视几乎到了夸张的地步,甚至连很多外国人也觉得中国人的情人节过得有点太疯狂。
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人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而本国传统门“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
可以说,过与不过西方的“情人节,”似乎成了检验一个人是否时尚的反映之一。
与此相对,我国传统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七夕节”则日益受到冷落。舶来的节日成了香饽饽,而本土的节日则有意无意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的“七夕节”对我而言,于公于私都要过这个节――因为农历七月初七既是传统的情人节,又是老婆大人的生日。
年轻时,生活条件差,信息也相对闭塞。不像现在:不懂的、未知的,上网一搜,就全明白了。
近日,我就百度了一下“七夕节”。没想到与之相关的链接、注解立即展现在我的眼前――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七”与“吉”谐音,“**”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而当时,我只知道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也不晓得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有时还跟妻开玩笑,说她是织女下凡……
不过,妻的生日特别好记。
记得孩子上小学背乘法口诀时,曾说过“**四十九”就是爸妈的生日。
也许是通俗易懂,或是朗朗上口。近年来,总能准时收到孩子发来标有“生日快乐”的红包。
前几天与妻散步,路过纽百伦(鞋店),看到“店面升级、装修在即,全场三折起”的告之牌。
便想“七夕”快到了,妻对鲜花和蛋糕不感兴趣。她会用“两者都是奢侈品、消耗品。鲜花再好看,也只能摆放三、五天,且放在空调间(天气太热),易污染环境。生日蛋糕上的奶油是反式脂肪酸做的,对人体有害”等数不胜数的理由来拒绝。
既然知道妻不喜欢花冤枉钱(指鲜花、蛋糕),干脆顺她的意,买点实用的、实惠的!遂想进店看看,给妻买双鞋做生日礼物,自己顺便也买一双。
与妻一说,欣然接受。各自选好一双中意的夏款,扫码一看,价钱还可以,折后不到500元……
“七夕”当天,早早起床,草草洗漱。先用微信转帐520元给妻,以表明自己的爱妻立场,恭祝生日快乐。再拎着菜篮子直奔菜市场,精挑细选一些新鲜、无公害的绿色果蔬回家,准备亲手为妻做一桌丰盛、可口的生日饭菜。
将近午时,妻望着我忙碌了一上午、摆在餐桌上的粉蒸排骨、糖醋鱼、红烧肉、炒仔鸡、丝瓜鸡蛋汤……开心地笑了。
我忙不迭地送上祝福:“美女生日快乐”、“情人节快乐!”
妻也高兴地说:“情人节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