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1679|回复: 124

渐行渐远的“双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6 08:2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上世纪八十年初,安徽率先试行分田到户,青阳也不例外。
      集体田地按人口划分,归个人(家庭)所有,农民闻讯喜出望外,奔走相告……
       我大舅就是全国亿万农民中的一员,中等身材,五官清秀,且皮肤较白。虽正值青壮年,却略有谢顶。但在周边几个村民组却享有“小孔明”之美誉。膝下有俩子一女,共五口人。因此,也分了不少田地。
       再加上大舅聪慧过人,起早贪黑在湖地(即河滩周边荒芜的地块)开耕了十多亩。
       但与舅母俩人实在耕作不过来,所以
还请了个三十岁左右到青阳专帮人挑黄沙的江北人,包吃包住还按月开工资。让他帮助家里做一些犁田打耙、割稻插秧的农活。
       记得那年夏天,我刚好初中毕业。母亲叫我去大舅家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以减轻大舅的生活压力。
       虽说是去帮大舅家干农活,可我只是16岁的中学生,什么农活也不会,也没什么力气。但大舅一家见我去帮忙,都很高兴,尤其是俩个表弟。
       大表弟比我小四岁,当年也就12岁。由于经常帮父母干农活,是又黑又瘦。小表弟比他哥小4岁,却长的跟“冻米泡子”似的(当地说法就是白白胖胖)。说来也怪,小表弟就是在太阳底下晒,也晒不黑。
       农村搞双抢,我以前不知道。但到了大舅家才知道,那是没白天、没黑夜地连轴干。
       双抢期间,大表弟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天没亮,就在大舅的催促声中,趿着一双破胶皮鞋,握着镰刀、挑着稻箩,提着黑瓷粗陶的大茶壶,揉着惺忪的双眼,尾随着肩背“禾桶”(四方形的木制大桶,用于临时储存谷物的农具)的“江北佬”身后,深一脚、浅一脚来到即将收割的稻田边,在割完五、六分田的稻子后,才回家吃早饭。
      匆匆扒下两大蓝边碗米饭后,赶紧上趟厕所,顺便戴上破草帽,抄上一条旧毛巾,醮点冷水,搭在脖子上。踮脚从挂在墙边“扠码钉子”上的竹篮子里抓一大捧小毛桃,边走边在衣襟上来回蹭,然后送到嘴边,“咔嚓、咔嚓,噗”,清脆的咀嚼声和吐核声,很有层次感的在耳边响起,桃核也应声滚落于草丛之中……
       大表弟上午的主要任务是搂稻铺子,递给站在禾桶里用脚踩打稻机脱粒的大舅。
       此时,江北佬则与大舅母快速将早上未及收割的稻子放倒。等禾桶里的谷子快满时,大舅与江北佬俩人将禾桶中的打稻机抬出,并快速将谷子装进稻箩,再将机子抬进禾桶。
       随后,江北佬开始一担一担地将稻谷往原生产队集体稻床(用于晾晒稻谷的场地)上挑。
       大舅母仍在附近田块中匆忙地挥镰收割。临近中午,便匆匆往回赶,准备一大家子人的午餐(通常饭是早餐剩下的,只是再炒几个小菜而矣)。
       我与小表弟的工作是与众多大人们“战斗”――抢点稻床空地,将刚刚运来的湿谷子摊晒,并不间断地翻边,让其早点干水(听大舅讲:干水后的稻谷就是遇阴雨天,堆放三、五天也不会发芽)。
       晒稻虽说是个轻巧活,但对于一个16岁从没干过农活的我和年仅8岁,还是个小孩子的表弟来说,并不轻松。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体力活,还要面对那些久经稻床的长辈大人们。可怜我俩既无经验,又无力气,更没有争占稻床的雄才韬略。眼瞅着比两个足球场还大的稻床被那些满脸仁人道德的大人们,用大竹丝扫帚、毛竹扁担、畚箕、筛子、稻掀等农具占位,瓜分一空。只剩下“巴掌大”的空地给可怜巴巴的我和小表弟。
       虽然只有“巴掌大”的场地,但我与小表弟也不气馁。拼命地、卖力地,一遍又一遍地将堆得厚厚的稻子来回的翻身。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俩的不懈努力下,稻谷表面的水份也越来越少,而咱俩身上的衣服却像从水里刚捞出来的一样,水滴滴的。
      正在我俩咬牙奋力翻稻子的间隙,忽有一丝凉风吹过,浑身顿感清爽。
       由于没有经验,也不望天,仍自顾自努力地来回翻稻。
      “咔嚓,轰隆隆”,一道闪电划破天空,雷声也随之轰鸣。大人们纷纷从不远处的树荫下、屋檐下快步跑到稻床上,迅速地将自家摊晒的谷子拢到一起,堆成小山形的谷推,用塑料薄膜盖好,周边用农具压好。
       而我与小表弟还在用小稻掀拢稻子。不一会,比毛桃还大一点的雨点零星地砸在我们的头上、身上。
      紧接着,暴雨倾盆而下,稻床上来不及收拢的稻子就像煮饭淘米一样,冲洗的干干净净。即使当天我们将稻子收拢、堆成堆,也难免被暴雨冲刷(因忘带塑料薄膜了)。哎,忙活了大半天的功劳眼睁睁地看着泡汤了。
       打暴的天,雨来的急,走的也快。不一会,太阳又出来了。大人们又陆续赶到大稻床,将藏于薄膜下面没淋到雨的谷子,摊开继续晒。
       不知谁喊了一句,谁把我家的稻掀弄坏了?
       我扭头一看,是个老头,手里的稻掀杆子断了。
      “是那两个小鬼搞的”,一个中年妇女随口回了一句。
       “哦,那我等他们家大人来了再说,”老头应了一声。
       哼,这个女的是真缺德!你们大人抢着用,怎么会轮到我们用?真是岂有此理!
       记得大舅赶到时,我强忍着的委屈泪水伴随着汗水、雨水喷涌而出。
       大舅立即安慰我说,“没事,别听他们瞎喳喳。”
       临走时,大舅嘱咐我,“翻一下,息一会,明天大天晴,再晒。”
       月上树梢,我与大舅一家围坐在大竹床旁边吃晚饭。大舅与江北佬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边聊边喝酒。
       我也难得去听,只觉得大舅母用青椒炒的豆角子特别好吃,还有辣椒瘪、蒸茄子、炖鸡蛋的味道也不错,不知不觉就吃了两大碗饭……
       农村的夜晚,蚊虫特别的多。加上白天从未经历过的劳累,就想早早上床睡觉。便带着两个表弟跑到小溪边,用葫芦瓢舀水从头到脚草草地冲个冷水澡。然后与大表弟在床上聊着聊着就睡着了,很快进入了梦乡。
       在随后的日子里,不是带小表弟晒稻,就是与大表弟割稻、搂稻铺子,偶尔也换大舅息一稍,踩打稻机,拔秧、挑秧,直至双抢结束……
       转眼之眼,三十多年过去了。而当年双抢的情景仍根深蒂固地隐藏在脑海中。
       这不,今年处暑(8月23日)晨练,跑至新青中附近的五星桥时,在路边的稻田里看到一对夫妇用电动打稻机在脱谷,一下子勾起了尘封往事。
      当年的一幕幕瞬间涌上心头,遂提笔记下了难以忘怀的双抢。
20190826_269525_1566779315092.jpg
20190826_269525_1566779315363.jpg
20190826_269525_1566779315628.jpg
20190826_269525_1566779315905.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8:5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小孩哪知道什么叫“双抢”。记得小时候爸妈说我不会做农活,急的不得了,说以后你吃什么呀,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8:5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8月吃不到那种新米的清香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8:5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抢”已成了老夫四十多年前的回忆了……,弹指一挥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8:5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浦河畔杏花村 发表于 2019-8-26 08:51
现代小孩哪知道什么叫“双抢”。记得小时候爸妈说我不会做农活,急的不得了,说以后你吃什么呀, ...

确实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0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的记忆,看的不禁让我触景生情,老泪纵横!
20190826_244690_1566781168601.jpg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0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动最光荣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07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我小时候做的这些事情记忆犹新啊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1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和你一样帮姑父家搞双抢,何等相似的经历根植脑海。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1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2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热不怕,就怕蚂蝗啊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2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写的很详细,勾起了我很多尘封的记忆,也想起了去世多年的外公,现在外公的样子我都记不清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3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文笔着实不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4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啊!我们的青春啊!时光荏苒不复在,人生却是一场空。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4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抢,我从几岁到二十几岁的经历,那个累,无法形容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4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一下子又把我带回少年时光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4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搂稻把,童年的噩梦七大姑八大姨,隔壁连是嘎,一个西瓜就是一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09:5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上已是电动。
原来都是人踩驱动!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10:0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小时候双抢,做的最多的就是摞稻把还有蹲在田里玩泥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8-26 10:2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双抢”的人年纪都四十左右了,现在的孩子那还知道哦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4-24 1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