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4392|回复: 0

郑三俊的气节与家族文化(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8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郑三俊的气节与家族文化
郑素明
    【摘要】本人通过一年来的深入研究,试图从郑三俊各个不同时期的人生角色定位入手,深度分析挖掘其“忠臣”、“遗臣”、“遗民”的情怀,并联系家族文化及其社会交往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阐述郑三俊独特的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展示郑三俊在明末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生轨迹。终其一生,既有“忠臣”的忠君爱民、远大抱负的思想,又体现了其深沉、悲凉但又执着、坚守的意志。明朝灭亡、抗清驱夷失败后,“遗臣”笔下的国破山河。清朝初期,不事夷朝的“遗民”诗中参禅悟道的凄凉心境,诗人眼里的感伤情怀。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其社会交往群体诗文等作品的分析研究,去印证不同历史时期郑三俊的心理状态,达到文史互证的效果,以还原一个全面而又具体,真实而又被后人推崇备至的郑三俊。同时也希望南原郑氏后人要永远铭记先祖之德,始终牢记家族之荣,严格遵循家族文化的核心要义,自觉维护家族的崇高声望。
尚树堂大门.jpg
       安徽省东至县葛公镇洪方,古称南原,是南原郑氏的发祥地,也是明末吏部尚书郑三俊的故乡。境内有仙寓胜境、龙池奋迹、鸡石效灵等名胜古迹,自古以来就是地灵人杰之地。
南原八景序.jpg
    明代正德年间,郑正观在《南原八景序》中对南原郑氏祖居地做了详尽的描述,“池郡列天文斗牛之墟,而隶禹贡扬州之域,我建为池西属邑,而南原则邑东村落也。据崇山良禾(仙寓山)之麓,郑氏世居焉,始于唐宋,及我皇明之盛,虽更世易代不同,而所产有登甲科跻膴者,有由监胄典文教领民牧者,又有涵光林下为一乡望一邑望,以称湖海之豪者,非钟灵萃英于其间不可也。旧名南园,叔槐衢更园为原,取地有高平、广平之义而变易以从道耳。先是会大父司训雪牕先生揭其胜,题曰南原四景,今正观扩而为八,以景概物象风气,攸钟纪录或遗君子所惜,乃不袭其故,而补其阙云。据原之上游为湖,城冈环峦,拱水绕川,渟为郑氏发源之地,天之所以敷锡我郑氏以启一代昌隆之运者,实自此发其精华矣。”
魏克顽《元氏县令郑公德政碑》.jpg
    及至崇祯时期,魏克顽在《元氏县令郑公德政碑》中赞叹道“公南畿池阳建德人,名三俊,字中一,别号玄岳,丁酉(公元1597年)举于乡,戊戌(公元1598年)成进士,以冲年联捷两畿,皆列异等,殆九华钟灵清溪孕秀而笃生者欤!”
        一、显赫的家世(前面已发,现略)
        二、系统的教育(前面已发,现略)
        三、丰富的经历
    郑三俊于1598年考中进士后,初授直隶元氏知县,累任直隶真定知县,南京礼部主事、郎中,河南归德知府,福建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浙江布政司参政提督粮道,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添设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1643年5月辞官归隐。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召,晋文渊阁,未至。
    从以上经历了可以看出,郑三俊经历了明朝的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时期,既担任过府、州、县的主官,也经过寺、部的历练,做过吏部、户部、刑部的尚书,史称四朝元老,“三部”尚书。同时也是南明弘光、隆武政权倚重的核心人物,其人生经历异常丰富。
南图5.jpg
    吴应箕在《寿郑玄岳冢宰序》中对此也有记载,“然公自通籍至今,官几五十年,往时同辈无论登朝,即优游林下者有几!”
       (一)任职经历
明史任职命令一.png
    1598年—1601年 直隶元氏知县;
    1601年—1603年 直隶真定知县(1600年冬至1601年秋身兼元氏、真定两县知县);
    1604年—1609年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郎中;
    1610年—1613年2月 归德知府;
    1613年3月—1618年10月 福建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1618年10因其父郑国光去世,按例丁忧守孝);
    1620年10月—1621年2月 浙江布政司参政提督粮道;
    1621年3月—1622年4月 光禄寺少卿;
    1622年5月—1623年3月 太常寺少卿;
    1623年4月—1623年9月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1623年10月—1623年12月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1624年1月—1625年8月 户部添设右侍郎(1625年8月受魏忠贤迫害,以东林党之名被弹劾,赋闲在家,但仍在籍,没有被废籍);
    1628年5月—1634年9月 南京户部尚书兼管吏部事;
    1634年10月—1637年3月 南京吏部尚书;
    1637年4月—1638年2月 刑部尚书(1638年2月因屯豆事件被罢免,赋闲在家);
    1642年1月—1642年6月 刑部尚书;
    1642年7月—1643年5月 吏部尚书(1643年5月因举荐王昌时引咎辞职,告老归隐)。
明史任职命令二.png
       (二)仕宦隐退
    辞官归隐是古代士大夫的最高理想,始于东晋,盛于唐宋,及至明清蔚然成风。陶渊明《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东晋时期文人士大夫已经开始向往田园生活。《归去来辞》中“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更是赤裸裸地表达了他们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6.jpg
    1615年,郑三俊在提督福建学政任上与吏部文选司郎中董应举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过辞官归隐的问题。董应举在《答郑玄岳》信中写道“《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动’,可不慎哉!轻去非贤者之难,贤而不轻去乃贤耳。君臣之义不明,人得自擅,今以为高。古之所谓不臣,古人有言:‘冠一免,岂可复,着去而复出,成何道理。’昔之二品乃有疏辞,今小官辄辞,无论非真,亦岂典制。夫真恬之品不在山林,极清之流岂绝树筑,当官而察其微,论洁而考其归,三黜不去者,何尝非恬!闻戒而受者,何曾非清耶!然辩之不精,反以开贪鄙之门,犹未易言,在中才当引其趋,在贤者当扩其见,所愿二、三兄弟脱出,近时贤局少,维天纪不以己为,去就乃为世界,有赖人耳。”
IMG_2025.JPG
    1635年,郑三俊在写给任户部郎中、堂兄郑三谟《都甫兄闻余有解绶之意寄诗因次其韵》的诗中写道“凭栏千里暮烟浮,况是年华又晚秋。脱尽残枝生旧冷,朅来孤绪起新愁。雁行欲下留清咽,鸰影空怜寄远忧。底事关心容颜改,白云何处且登楼。”真切地表达了要辞去南京吏部尚书,归隐家乡的想法。
祭弟子来文.jpg
    1636年,郑三俊在《祭弟子来文》中写道“丙子,余以尚书两考,应再上考功,弟不欲余行,余亦不忍别吾弟,而去疏凡六、七,上乃权奸设伏机阱不容,不久而余不免矣,竟致吾弟抱恨而死,呜呼痛哉!”真实记录了他给崇祯皇帝上疏六、七次,强烈要求辞去南京吏部尚书,归隐家乡,与亲人团聚的实际行动。
南图20.jpg
    同时,他的弟子吴应箕在《南太宰郑玄岳先生请告不得暂归里中时将赴内召因赠》诗中写道“黄发清朝近已稀,主恩偏惜老臣归。久疑八座留南国,未见三台变少微。天意已知忧圣世,苍生不愿说先几。即今言事多徐乐,应笑违时独布衣。”以上这些充分说明已经官至二品、在南京吏部尚书任上的郑三俊就非常迫切的要求辞官归隐,遗憾的是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恩准。
    1643年5月,已年满七十岁的郑三俊,官至吏部尚书,晋升一品官衔,进入了朝廷的权力中枢,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也看到了真实的社会和政治生态,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伴君如伴虎”、“高处不胜寒”权力真相,与自己的理想追求渐行渐远,选择归隐是情理之中的事,只待时机。
    1、1625年8月任户部添设右侍郎期间,受魏忠贤迫害,以东林党之名被弹劾,赋闲在家,实际是明朝后期涉及魏忠贤的朋党之争。
    据明朝《东林朋党录一卷》记载,郑三俊虽然被列入《东林党人榜》,但并未废籍,仍是在籍闲居官员。
    根据《崇祯长编卷之七》记载,崇祯元年三月,即1628年3月,“吏部尚书房壮丽等题覆废籍诸臣,削夺者复官补给诰命,闲住者复官遇缺酌起,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思诚,户部右侍郎毕懋良、郑三俊”。
    2、1638年2月在刑部尚书任上因屯豆事件被罢免,蒙冤入狱,五日后获释。
    据《崇祯实录卷之十一》记载,崇祯十一年二月癸卯日,下刑部尚书郑三俊于狱。初,宝源局铸造钱,穴墙构奸;又有隐屯豆七千余石者,事下刑部,如律抵罪。上以为轻,屡履如故;並逮郎中熊经、主事骆方玺、王家录讯之。
    丙午日,御经筵毕,召詹事府、翰林院诸臣顾锡畴等二十余人,问:“保举、考选,孰为得人?”少詹事黄道周言:“树人如树木,须养数十年,始堪任用。近来人才远不及古;况摧残之后,必须深加培养。”既复班,又讯之;对曰:“立朝之才,本乎心术;治边之才,存乎形势。先年督府未讲形势要害,事既不效,辄谓兵饷不足;其实新、旧饷约千二百万,可养四十万之师。今宁、锦三协兵仅十六万,似不烦别求供之用也。”庶子黄景昉请宥郑三俊,上曰:“三俊蒙徇,虽清何济!”又命诸臣各陈所见,上曰:“言须可行。如故讲官姚希孟等竟欲折漕一年,事岂可行!”杨廷麟奏言:“自温体仁荐唐世济、王应熊荐王继章,二臣皆败,荐者无恙。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而欲收保举之效,得乎?”上色动,默然久之;命诸臣出,宴午门之庑。
    南京应天府丞徐石麒入贺,上言:“郑三俊昔事神祖,历著劳勚。迨事皇上,十年矣。一生风力,屡挫奸佞;四壁萧然,素标清骨。今为司寇,炊烟不继。下理之日,奸胥弊役酌酒相贺;廉介之风,尚可想见。虽一時胶守成例,往复移会,似属推诿,罪诚有之。至于朋谋欺罔,臣敢剖心代明,以祈皇上始终保全。当三俊考满,人皆以得进勋阶为荣;独乞身再三,不蒙俞允。向令皇上俯从其请,赐之骸骨,岂不为熙朝优老盛事乎!而忽酿骫法之罪,三俊之辱,亦朝廷之辱也。失出,臣子小过;好生,人主大德。今皇上以‘轻拟’之过深督三俊,将来必承顺风旨以锻炼为能事,而反负皇上慎狱之本意矣。”庚戌,上御门,召诸臣申饬。释三俊于狱,令其回籍;虽诸臣互救,上亦知其清节也。
明史任职命令二.png
    3、1643年5月因举荐王昌时,引咎辞职,请养终老,归隐家乡。
    第三次辞官,由于郑三俊对崇祯皇帝的昏庸无能、官场的腐败十分绝望,对腐朽没落的明朝政权完全失去信心,对南明弘光政权起用阉党,引发内部争斗也倍感失望。
IMG_2132.JPG
   晚年的郑三俊正如《池州府志》记述的那样“披缁入山,自号巢云老人,筑一室名影庵,日抄录性、理、史、鉴诸书于其内,足迹不一,越户限二三亲旧访之,宛然一老僧相对也”。晚年别号“遁夫”寓意遁入空门,禅修悟道,功德圆满,将人生的辉煌推向了灵魂深处的巅峰。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4-4-25 2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