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8324|回复: 23

池州的文化类型, 江南文化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3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皖江文化应包括以安庆为中心的古楚文化(古皖文化),以及受这两种文化与微弱徽州文化交叉影响的沿江池州?”

  池州的千载诗人地,秋浦河诗歌、杏花村酒香飘逸、贵池城乡流动傩戏、九华山博大精深佛教文化、、、、、、。

  说说看,哪一种是受其文化输出而形成的?

  一片疆土可以被占领,一块地域可以被征服,唯有地域文化能够一脉相传,绵延千古。只有文化的消亡,才是最后的消亡。

  曾经的罗马帝国、亚力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还有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等个个都是强悍无比。

  但是,这些强大帝国衰弱,飞灰湮灭后,无一重新崛起。

  东方,几千年以来出现的古代强大帝国,几乎都来自中国。

   衰弱,重新崛起,复兴。

近200年的衰弱,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意外,中国终究要回到原本属于她的位置上去。


  这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


   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一路走来的池州,地处长江江南岸边。

    长江,中华母亲河之一,万里长江昼夜奔流,从唐古拉山脉发源,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最终汇入广阔的大海。

  除带来了灌溉之利,成就了舟楫之便外,还孕育了古老辉煌的中华文明。文化是长江的灵魂


   长江文化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隋、唐、宋、元历代的发育,至明清形成高峰。

    巴蜀瑰异、荆楚雄迈、吴越清雅,无不在此争奇斗艳,千年文脉延绵不休。

  这其中,江南文化无疑是翘楚, 全国各地始终对其保持着仰慕、崇敬,以至迷信的状态。亦步亦趋仿效着江南时尚。


    随着中国开始从传统转型向现代,这一文化带将是对外输出中国文化出口地之一。



    文化由人创造,而人又是文化的载体。


大江南文化以其特有的内涵和张力影响着古今池州。

寻找池州历史脉络,必须在文化视野下的“江南”中,而不是那某个小地方。


   池州,夏商时期,境内无考。

         周、秦属,古扬州之域。

         汉,属鄣郡丹阳郡。

         东汉,属吴。

         西晋、东晋,属扬州宣城郡、豫鄣郡地。

         南朝,属宣城郡、淮南郡地。

         隋,属宣城郡。

         唐,置池州

         五代十国,属吴,南唐。

         宋,属江南东路。

         元,属江淮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

         明,直隶南京。

         清,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现代,属安徽省。


  汉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池州人和文,绵延不绝。

   江南文化是什么?

   对于文化区域疆界的划分。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的江南地区有着深入研究,曾经提出,河川流域可以作为自然地理划分的标准,它是

传统时代人员物质交流的载体。

  其实生活方式到行为方式,如服饰穿着、器物使用、饮食起居、书画欣赏、古玩珍藏、戏曲表演、语言表达等,也是文化的象征之一。
  江南文化,并不局限于江之南。

  江南文化既是吴越文化,吴越文化是长三角区域文明的源头。

起源相同意味着本质相同,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从吴越文化发展的脉络看,它起源于宁镇皖南与苏锡常杭绍一带


春秋后期越灭吴,楚灭越,今天沪苏浙皖全部的地方几乎都在楚国管辖之下。尽管存在时间不长,带来结果是:“楚越数相兼并,民俗略

同。 ”


   吴王剑越王剑,吴越的文化代表,铸剑原料就在皖南的铜池一带。

   汉魏。汉武帝两次迁移大批越人于江与淮之间,

  孙吴政权时期,以今南京为中心向南向西发展,盘踞于西南面皖南山区的山越被收编。

   东晋初,以建康(南京)为中心。中原衣冠南渡,这一时期皖南的经济人文的发展,也得益于首都建康(南京)的辐射与影响。

    隋唐时开发大运河,因漕运把长三角地区进一步连为一体,以扬州为中心的当时的长三角经济与文化区也把皖南各地组合在一起。

   南宋定都杭州,受首都的影响,许多皖南人前往杭州参加科举考试、或前往江浙任职,江浙的人也被派到皖南地区任职。皖南的的粮食

,木材、茶叶、漆器等产品,也供应着以杭州为中心的江浙地区。

  元代,安徽皖南、江北地区和长三角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皖南与长三角的关系,因徽州商人的经济经营活动而得到加强。

  明朝建立后,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明清仍是南方的政治中心。许多皖南人,主要是徽商侨居或定居沪苏浙等地的城镇,也把沪苏浙的时

尚带回皖南。



   从文化传统角度看,沪苏浙皖在历史上政治、经济上连为一体,文化同属一个文化区,

  从今天看,快捷方便的水路、陆路和空中交通网络,再加上高效的通讯网络,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高度融合,又催生出顺应历

史潮流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江南以其富饶的物产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哺育了一代代江南人,


  悠悠江南 文脉流传。

江南人的家风,是江南文脉自身品格最直接的体现。 池州一直是文化经济视野下的江南池州。别无其它。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姬公尖下走出的人,有个人出了村后,就忘了本。

   徽州姬川村的人几乎都姓汪。因为他们自称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

    汪华(586年~649年)徽州歙县登源里人。隋末天下大乱,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

建立吴国。实施仁政,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安宁祥和;唐武德四年,说服文臣武将,主动放弃王位,率士归唐。

   越国公汪华保障东南,最终又促成统一的历史举动,对历史上后来的吴越国钱王祖孙归宋,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于这个,清人汪志伊有《西湖七古》中说得最为明白:

“六州保障天心寄,德在生民功在地。仁智争传武肃王,谁知师我越公事。”


  钱,汪,乃世家大族,人才备出。

不止钱家,不止汪家,、、、、、


皖南究竟有多少吴越子弟?  

《魏略》和《资治通鉴》都曾明确提到:“句吴亡国之后,吴人支庶四散。”

部分跨海东徒。部分成员辗转迁徙,到了北方开拓基业,建立扶余国。历时约700年。

部分流散于皖南、赣江一带。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11-24 09:2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11-24 10:27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地理,什么样地理环境,就会蕴育不同的地域文化。池州临江,注定是开放的民风,包容的文化。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11-24 11:0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11-27 10:4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州文化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山一村:
秀山,王室文化
齐山,士大夫文化
杏花村,农工商文化
南泉山九华山:方外文化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19-11-28 05:2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2-5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不要乱说 什么古楚文化 扯哪个年代的 皖北安庆是受桐城文化影响的 而皖南池州大部分是属泛徽州文化圈的 受徽州文化辐射影响较重 去看看池州三县农村过去老屋都是古徽派建筑 屋子堂中风格都是古徽派风格 还有方方面面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3-22 05:2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8056600012 发表于 2020-2-5 12:57
请不要乱说 什么古楚文化 扯哪个年代的 皖北安庆是受桐城文化影响的 而皖南池州大部分是属泛徽州文化圈的  ...

池州与徽州没半毛钱关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4-29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menp9999 发表于 2019-11-27 10:49
池州文化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山一村:
秀山,王室文化
齐山,士大夫文化

池州除了九华山,还有人知道吗。秀山齐山什么的外面人都没听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4-30 15:07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泰瑞塞斯 发表于 2020-4-29 17:25
池州除了九华山,还有人知道吗。秀山齐山什么的外面人都没听过

这是宣传的问题,依次来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10 12:5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enp9999 发表于 2020-3-22 05:20
池州与徽州没半毛钱关系

池州徽州民间相互影响还是有的,过去,池州手艺人多,徽州商人经商发家后会回徽州山区老家建祠堂建堂屋,手工艺人尤其是木工雕刻艺人多有池州人身影,民间工人去徽州建房常会数年甚至数十年,徽州人有钱后还会四处建桥修路攒功德,池州就有一些老街老桥有徽州商人的支助,因为民间工人是有相互往来的,故而在民居建筑风格上池州与徽州民居一脉相承。民间自然往来一般官方不会记载,但在当地居民口耳相传的故事里有往来交流线索。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3-27 02:5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enp9999 发表于 2020-3-22 05:20
池州与徽州没半毛钱关系

别啥都徽派建筑 宣城 池州一带古民居不是徽派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4-9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menp9999 发表于 2020-3-22 05:20
池州与徽州没半毛钱关系

你不懂,池州石台县有部分是属于过徽州的,石台的珂田是讲徽语的,而且历史上还有徽池雅调。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4-10 08:0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ANARKAND 发表于 2021-4-9 23:16
你不懂,池州石台县有部分是属于过徽州的,石台的珂田是讲徽语的,而且历史上还有徽池雅调。 ...

胡说八道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4-10 08:0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ANARKAND 发表于 2021-4-9 23:16
你不懂,池州石台县有部分是属于过徽州的,石台的珂田是讲徽语的,而且历史上还有徽池雅调。 ...

胡说八道,你说的那些都是今人的胡扯。徽州从无山北之地。只是太平运动之后,池州人口损失几近九成,徽人外迁之后的事。特别是所谓“徽池哑掉”纯属胡扯。希望你多读点书,别以鹅传鹅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4-10 08:0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ANARKAND 发表于 2021-4-9 23:16
你不懂,池州石台县有部分是属于过徽州的,石台的珂田是讲徽语的,而且历史上还有徽池雅调。 ...

石埭、贵池之一部分所谓属于徽州,都是建国后池州遭分撤造成的。所谓“徽池哑掉”即使现在真的存在,也只是因为明中后期(当然也不排除之前会有交通)池州成立兵备道,徽池交通加强以及明末兵备道升格巡抚并移至江北形成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4-10 21:1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8056600012 发表于 2020-2-5 12:57
请不要乱说 什么古楚文化 扯哪个年代的 皖北安庆是受桐城文化影响的 而皖南池州大部分是属泛徽州文化圈的  ...

池州境内的文化都不一样,青阳受徽文化的影响要深一点。贵池相对来讲沿江文化比较重一点。从乌沙,驻驾,一直延伸至江口,梅龙饮食与民房建筑与墩上一带都不一样!沿江一带乡镇很多民房外墙不粉刷!与江北基本一样!与徽文化地区截然不同!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1-4-1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沫浴阳光 发表于 2021-4-10 21:10
池州境内的文化都不一样,青阳受徽文化的影响要深一点。贵池相对来讲沿江文化比较重一点。从乌沙,驻驾, ...


“文化”一词,若放开了讲,就没有边际了,任何事情都可以称为是“文化”。
但如果找到了其根本的含义,则可以“万殊归于一本”。
中国文化并不是哪一家的,儒、道、墨、法各家都有,少了哪一家,中国文化的根依然仍然还在,但前提是得有人传承。

比如 :酒就是酒,而不是文化。酒是谁酿造的,用了什么材料,有什么特质,卖给了谁,谁喝酒时有没有什么讲究,有没有什么规矩,又附加了哪些故事,才能叫“酒文化”。
文物只是文物,民俗才是民俗,只有用文字记录下来而没有民俗传承,就不能称之为“文化”。

比如:貴池傩就能称之为貴池文化,没有任何文字記錄其曾中断过,一直就在传承着。

青阳除了靠近徽州的陵阳一地除外,境内,包括九华山附近。其方言、民俗、建筑风格、不都和贵池沿江江岸地带一个样,近似江北风格?
青阳受徽文化的影响要深一点,深在哪里?相比贵池,其实浅很多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1-4-1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州和池州之间,文化影响肯定是存在的。
别的不说,去问问上上辈一些关于上上上辈去徽州挑盐的轨事,就可略见一斑了。更不要说曾经村村落落普遍存的祠堂和戏台子了。尽管现在不存了,但不代表没存在过。

研究地域文化,光靠文安记錄显然不行,不能脱离民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4 09: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