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生命是短暂而又长久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离去的一天。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默默的守望。记住那些逝去的人,不要遗忘。在他们离去的时候也不要过度的悲伤, 安静的送别就可以了。 入殓师就是这样一个送别死者的职业,当然,很多人是不理解这一行业的。可如果真的没有了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我们该怎么去跟逝去的人道别呢?” 今天图说城事小编将带大家走近池州市殡葬事业管理所,了解入殓师这个“神秘”的行业。
这里的负责人跟我们说,他进入到这个行业已有30年之久,他们的工作全年无休,高温作业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一年有354天都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每年的大年初一这一天,他们才能停下忙碌的步伐。所里一共有7位工作人员在一线服务,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为照顾家属的情绪化,他们工作中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思量,每接待一位家属都如履薄冰。迎接新生命的职业伴随着希望与喜悦,然而送别生命的职业却总是与悲伤和噩耗相连。妆殓师方先生谈到他的职业,无奈的笑道:“我们这个工作的社会容忍度太低,逢年过节都是不敢上门拜年的,瞒了岳父母近十年了......”正是因为这样,这个行业人手非常紧缺,没有明确的分工,人手不够的时候一系列的工作他们都是要负责的。 等候家属的到来
何跃进先生,是这里的一名入殓师。1999年招工进厂的时候,接触到殡葬行业,至今已有20年。他主要负责的工作包含遗体接运,信息登记,整形化妆,遗体告别,火化等,有时还需要充当驾驶员。20年来他送走了数万名逝者,从最初接触遗体的恐惧,转化为内心深处的尊重和敬意。
正往车间方向走 图为火化车间 依据池州本地的丧葬风俗,逝者去世后有停灵三天的说法。有些是放在家中,这位逝者的遗体是存放在殡仪馆。这是正常死亡的,还有非正常死亡的可能需要停放更久。这时家属已等候在车间外,何跃进打开冷藏柜的门,熟练的将遗体移动至运尸车,为遗体进行化妆,整形。
图为遗体冷藏柜 温度一般在零下十几度左右 遗体整形化妆包括为逝者进行遗体修复、穿衣、剃须、剪指甲、梳理头发、以及面部的调整。需要用到的工具有:镊子、梳子、指甲剪、剃须刀、腮红、粉底等等。凭靠妆殓师的双手,将逝者面容变得安详沉静,让逝者以最好的状态,安然的走完人生这最后一程,尽所能的做到“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
进行化妆工作
殡葬工作,承受了太多的心理压力以及来自外界的压力。工作中遇到难以接受的画面是常态。何跃进说起印象很深的一次整容,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遗体伤的特别严重。何跃进看到后十分难过,他也是一位父亲。心痛的同时他仔细的帮这位逝去的小女孩清洗、化妆、尽力让家属看不出严重的一些创伤,希望能够稍微减轻一些家属的悲痛。
化妆工作完成之后,何跃进将逝者送入遗体告别厅,录入信息、主持逝者的追悼仪式,完成家属们对逝者郑重的最后一次道别。
遗体告别厅 告别仪式结束,何跃进与同事及逝者家属一同将遗体运送至火化车间。往往这个时候,是家属们最悲伤不舍的时刻,逝者与家属的生离死别,家属们的悲痛欲绝撕心裂肺......何跃进选择侯在一旁,等家属情绪稳定后,他神情凝重,向逝者深深鞠躬,按下开关,将逝者推送入炉内。
遗体入炉
遗体入炉后,何跃进引导家属进入一旁的休息室等候,随即他返回到工作中。
调试闸门和管道风力大小 站在火化炉附近,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灼热,炉内温度高达700-800℃左右,夏季更加难耐,车间温度更是超过40℃以上。在车间里待上几分钟,衣服就会全部湿透。然而,由于遗体火化需要大量氧气才能够充分燃烧,车间内需要保持通风,是不能安装空调的,整个车间只有两台大风扇在运作。
几分钟后,何跃进将炉门打开,观察炉内的焚烧情况 遗体充分燃烧,这个过程长达50分钟左右,期间何跃进这样弯腰检查的动作重复了几十次,偶遇生前患有腹水,糖尿病等疾病的逝者,则需要1-2小时的时间。整个过程中,负责火化的工人基本是不能离开炉前的。随时需要调节闸门和管道风力的大小升高炉膛内温度,达到火化的速度以及节能效果。
调节炉内温度
何跃进还要完成一项“体力活”,拿起长达三米的铁铲,对炉内进行翻动,以确保遗体的完全燃烧。
火化中途对炉内进行翻动 入炉20分钟后,他走进一旁的休息室,稍息片刻 再次起身,来到炉前,戴上手套 火化结束
一次又一次反复调节观察后,何跃进见遗体完成燃烧,关闭火化炉,用工具将炉内骨灰铲出,运至降温台上,让骨灰进行充分的冷却。
对骨灰进行降温、冷却 将冷却完毕的骨灰,装填至骨灰盒
轻轻地合上盖子后,何跃进将骨灰盒郑重的交至家属手中。
洗手消毒 进行工作信息登记 关闭车间卷闸门 把用于遗体接运的车开至前厅
火化结束并不意味着可以休息,何跃进还要来到前厅与同事一起负责接待家属。平时也要负责机器的维修,和清理工作,有时甚至还要爬进烟道进行清理,烟道充斥着难以忍受的遗体火化后留下的油脂,令人窒息的特殊气味,常人待上几分钟也无法忍受,呕吐不止,更何况完成清理工作......殡管所实行的是24小时工作制度,所以即使是休息时间,他们随时需要进行出车任务。 临时的一个电话,他们就要在饭点放下手中的碗筷,在凌晨离开温暖的被窝。 何跃进说:“我平时都不敢主动跟人握手,因为怕别人忌讳,亲戚朋友家有喜事也都是我爱人和孩子去参加喜宴,但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做啊,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不管环境有多困难,我都无怨无悔...” 20年来从事殡葬事业,除了何跃进自己的坚持,当然也少不了家人的默默支持。“干一行,就要专一行!”何母的话,被何跃进奉为座右铭。 然而这份工作,并不像外界传言一样,有着高额的工资,他们每月也只能领到三千多元的工资,他们的付出,与这份微薄的薪水不成正比。真正回报他们的,是家属无以言表的感激。 有人说,“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周围的人却在笑着。当我们笑着离开这个世界,身边的人却哭了”。 每段旅程都有终点,每个生命也都有尽头。若有一天,我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也希望能有人帮助我体面的离开,点燃生命最后的光亮,与这个世界道一声美好的再见! 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我们致敬!——“生命摆渡人”。 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也在认真扮演着社会上的各个角色,除了工作,他是父亲,也是丈夫。会在下班时给孩子检查作业,陪妻子逛一逛街,闲暇之余上上网、聊聊天。所以,他们并不需要别人刻意的尊重! 只希望大家能够摘除有色的眼镜,不要有排斥感,多去理解与接受殡葬行业。 因为,送别生命的双手,跟迎接新生命的那双手一样值得尊重与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