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黄公祠墓田记① 郑三俊② 【前言】黄观因“靖难”被朱棣诛灭九族,遗存文献资料和遗迹尽毁,于二百年后的1596年平反昭雪。但这篇由明代吏部尚书郑三俊撰写的《黄公祠墓田记》,就显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1604年至1610年间,郑三俊任南京礼部清吏司主事、郎中,掌管考试、学校教育、礼乐、祭祀、宴会食品、铸造印符、册封,以及佛、道教事务,少数民族的册封、招待等。因此,在黄观平反昭雪十周年之际,由郑三俊组织首建起黄观墓和祠,以供后人瞻仰、凭吊和祭祀。 赛洪桥③黄侍中先生祠,为先生、夫人暨二女埋骨之所,乙巳、丙午间④,焦先生墓而祠之,吾郡缙绅为置墓田若干,岁入瞻僧之外,俱以供祭祀香火之用,虽治具不丰,牲醴稍备,今二十年矣。 余等重来白下⑤,再举前祀,瞻拜低徊,觉松林郁郁,灵爽依然,而白蘋玄酒未足为供,索当时之藉,已无存者。然墓田所入殊俭,僧雏日众,不足糊口。今议再为捐助,增置墓田若干,继此岁时有,事或不至如今日之草草乎! 崇祯己巳年⑥二月 【注释】 ①黄公、黄侍中:黄观(1364年—1402年),字澜伯,又字尚宾,早年从许姓,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明代第一个连中三元者(另一人为商辂),中国历史上两个“六首状元”之一(另一人为钱棨)。黄观早年师从元末明初学者黄冔,自幼勤学,从秀才到状元,历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夺得第一,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此后历任翰林院修撰、户部右侍郎等职。靖难之役后,黄观及其妻女投江殉难,朱棣将其名从登科录上划去,剥去其状元名号。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才得以平反昭雪,补谥文贞。 ②郑三俊(1574年—1656年),字伯良、用章,号元岳、玄岳,又号影庵、巢云,晚年别号遁夫,直隶池州建德(今安徽东至)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直隶元氏知县,累任直隶真定知县,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郎中,归德知府,福建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浙江布政司参政提督粮道,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添设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弘光元年已酉(隆武元年、1645年)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召,晋文渊阁,未至。 ③赛洪桥:即赛虹桥,位于南京集庆门西南,赛虹桥立交以北,跨秦淮河支流。明洪武年间建造,为三拱石桥,曾名赛工桥、赛公桥,桥外原正对明外郭城驯象门。石桥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④乙巳、丙午间:即万历乙巳、丙午年间,就是公元1605年、1606年间。 ⑤白下:为南京辖区,赛洪桥所在的地方。 ⑥崇祯己巳年:公元162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