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7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9-10-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最近陪小孩看《小猪佩奇》,里面有一集叫《跳泥坑》,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佩奇跳泥坑的时候,猪妈妈让她穿上靴子,后来佩奇和乔治因为跳泥坑把身上弄得脏兮兮,猪爸爸让他们把身上洗干净。
当时我就想,这个小猪怎么就那么听老猪话捏,一细想不得了。其实是这样的,动画片一开始,小猪看到一个泥坑,穿着鞋子就去跳了,有些父母看到后可能会生气“怎么不穿靴子就跳啊?跟你说了多少次!!要穿靴子!!”,这样说完,孩子就算穿上了靴子,八成也是气呼呼的。
但是小猪她就非常配合老母猪,并说“很抱歉”,那老母猪是怎么跟小猪沟通的呢?她很温和地说:如果你要跳泥坑,就要穿靴子。
很显然,老母猪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是不穿靴子就不能跳 ,但为什么结果会差距这么大呢?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怎样跟孩子说“不”的问题。当孩子做了一些我们认为不正确的事情时,我们常常会习惯性地去阻止孩子,让他不要这样做。以前看过一个研究说的:孩子的大脑一直要到25岁才能发育完成,在此之前,他的理智脑还不能有效控制情绪脑。情绪脑在孩子一出生就存在了,它会在孩子感到危险、沮丧的时候就出动来保护孩子,这也是生命的本能。
当我们去指责孩子,特别是用气愤的语言时,就会激怒孩子的情绪脑,所以当我们对孩子说“不穿靴子就不能跳,快去穿靴子”这句话时,孩子实际上只听到了“不能跳”,结果就是逆反嘛,大家都是过来人。
其实动画片怎么火是有原因的,也不全是给小孩看的,大人也要多看看,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