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提起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很多人会觉得很神秘,甚至有些恐惧。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与这里的患者打交道,把关爱献给这群特殊的病人。
他们是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汪荣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92年出生的汪荣是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三病区的护士长,从2015年建院开始就已经在这边工作了。
我们见到汪荣的时候正好轮到她值夜班,需要从下午五点上到第二天早上九点。
汪荣所在的三病区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目前共有14名护士负责看护八十多名病人。
护士们每进一道门都会仔细地锁上,各个护士站都位于重重关闭着的门内,看起来像是一个坚硬的水泥盒子。
医院里一般下午四点开始安排患者吃饭,吃饭的时候需要她们去餐厅看护,防止狂躁的病人抢食、年老的病人噎食,对于有些肢体活动不便的,或者在精神症状支配下不肯吃饭的,还需要哄他们吃饭,给他们喂食。
晚饭后是大家的自由活动时间。在这里各年龄层的病人都有,老年的病人不太爱说话,通常只是坐着看电视;中年的病人有时看报纸、打掼蛋打发时间;也有一些比较年轻的,围坐在一起聊天。
在我们拍摄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每个人有着自己的爱好。而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时,他们看起来跟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看到第一次过来的小编,他们觉得很新奇,会热络的跟小编聊天,讨论着康复以后会出去干些什么
除了两名值班的护士,大厅里还有两名护工帮忙照看着患者。 晚上八点,汪荣会给每位患者发药,有的病人不愿意吃药,将药片藏在舌头下面再悄悄吐出来,汪荣说这是一个和他们斗智斗勇的过程,一般是等患者吞下后,还会要他张口检查一遍
最近三病区新来了三个病人,需要进行隔离,所以每个人单独安排了一个房间,药也是汪荣送到房间门口。
因为吃药的缘故,这些患者会睡得比较早,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忘记自己的房间在哪里,汪荣发现后会把他们送到病房里。
即使病人睡着了,她们仍然不敢有一丝懈怠,依然要每隔15分钟到病人床前观察他的呼吸和面色以防发生意外。
和其他医院护理人员不一样的是,在精神科做护士风险更大,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大。患者有时候病情会发生变化,突然冲动、暴力、自伤和伤人,所以护士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也要保护患者。 副护士长岳粹芝就经历过一次病人忽然发作打护士的事件,那是在她怀孕6个月的时候,有天晚上值夜班,她去巡视的时候看到一个患者将头埋在被子里面。 她拉开被子的看到患者双眼通红,等她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患者突然用双手掐着她的脖子,力道大到根本拉不开。“所以现在我们去巡视的时候都会有个护工跟我们一起”。
刚开始在这里工作,时常会处于一种怀疑状态。因为一个看似安静的患者,可能就一直蓄谋着要离开医院;一个乖乖配合治疗的患者,可能正想着怎么从你身上把钥匙拿走;甚至还有的患者会躲在转角处,给你一个出其不意的袭击……
巡视记录
待的时间久了,摸透了这些患者的脾性后,工作就顺利很多。也会发现,这些外人看起来疯疯癫癫、不正常的人,其实也很可怜。
第二天早上六点就会叫所有患者起床,给他们分牙刷,让他们分批去刷牙。汪荣则会跟护士一起去病房给病人扫床,如果遇到床单不干净则需要及时更换。
牙刷每天都会统一管理,防止患者利用它做出一些自残行为。
平时会组织患者跳广播体操,活动肢体,提高身体抵抗力,也会教他们叠被子、擦窗户、拖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他们进行简单的日常训练,为出院恢复社会功能做准备。
在这里,病人的一天大多是相似的,这种极度规律的生活,有助于他们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早日得到精神上的痊愈。
有的病人比较幸运,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出院,但也有一些人,从确诊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无法离开医院了。有的家属刚开始每周探望,后来变成一月一次,渐渐地减少到一个季度、一年,最终杳无音讯。
家属给患者带的牛奶
墙上贴着患者自己画的画,汪荣说从画里能看到他们的内心,那画里面的房子,可能是因为他们想家了…
这里的医护人员能看到最尖锐的人情冷暖。但这却是一种反作用力,促使着他们想更好地活着,更用力地去爱身边人。
走进这里的病房你会发现氛围和想象的不一样,这里更像一个家,而医护人员就是他们最长情的家人。
汪荣告诉小编,在端午节的时候,她们会自己掏钱买糯米,和他们一起包粽子;逢年过节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布置科室,让患者感受节日的氛围。
除了担任护士长,汪荣还是院里的团委书记,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然而对于这份工作,家里人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害怕她会受到伤害。但既然选择,那便坚持!汪荣和她的同事们继续像之前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一样坚守岗位,用行动践行南丁格尔精神。
离开这里的时候,比来之前放松了很多。我不再偏执地认为这里是一个坚硬的水泥盒子了,哪怕它就算是,那这个盒子的内壁也是柔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