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作为一名普通的选派帮扶干部,我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感人故事。我只知道尽心尽力对村民们好,公平公正干事情,大家自然也会以真诚待我。那我的青春也就值了……”眼前说出这番话的年轻人叫余成,现任青阳县陵阳镇南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也是本期图说城事的主人公。
从2017年4月开始驻村算起,余成从共青团池州市委赴南阳村已经整整三年了。从城区到偏远村庄,初来面对的是未知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和艰巨的任务,一切都是新的挑战。余成深知南阳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负债较重。想要做好驻村扶贫,那就必须下足绣花功夫!
三年时间里,走家访户,不知来回了多少趟。对于南阳村每一户贫困户享受到了什么政策,有无缺户、少人、漏项等等细节问题,余成都能了然于心。说着,他便领小编去看看他帮扶的那些贫困户们~
我们走访的第一户户主陈跃进,今年已经50岁,至今未娶。去年年底,老母亲去世了,他独守着家中的老房子,一直无能力维修。驻村扶贫工作队帮他申请安居达标提升工程,结合着安居达标提升工程,他把自己的房子也进行了翻修。
看着我们来了,陈跃进俨然将余成看作是解决困难的“小帮手”。“小余,你来的正好,看看我这新房搭建的怎么样?还有个事情,我这下水沟排水管道有点问题,孔径小了点,雨下大了可能会堵塞,反流,你们能不能帮我解决一下啊。”余成跟着陈大哥一起仔细查看了渠道,爽快的答应帮忙解决这个事情,让他放心。
幸福的家庭大致相同,但是贫穷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随余成走访的第二户人家,生活着一对父子。老父亲已有90多岁高龄,行动不便,常年卧床。至于同住的小儿子,不幸患有精神障碍,无劳动能力。对于这样的家庭,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他们申请低保、残补等各项政策。作为该户的帮扶责任人,余成自己也尽所能,经常拎些大米、油、面条、鸡蛋等生活用品,时常来探望他们,帮助解决一些困难。
随后,我们前往了第三户人家,这是一位独居老人。由于老人患有慢性病,需要每天吃药,但是由于老人家年老体弱,出行不便,无法去镇里购买药物。余成去看望她之前,都会去药店将老人家的用药买齐。一朝一夕的相处,老人也将他看作亲人般对待。
半天的走访下来,遇到的每一位村民看到余成都很热情的称呼一声“小余”,小编能感觉到他身上有种年轻人特有的活力,恪守而不张扬。短短三年,这个小伙是怎么和群众们打成一片的呢?
转换角色,融入群众,这八个字道出了他的真实感悟。有一次走访的过程中,有位老人因为每个月话费太高的缘故困扰良久,余成帮他改了个很便宜的套餐,结果老人家一直将这件事记在心里,每次看到余成,都会道谢。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也让他从那个时候真正意识到,他们所面对的扶贫对象,是这个社会最困难的群众,不仅仅是物资的匮乏,还有技能的短缺、思维的僵化……和他们沟通交流,就得真正的俯下身子,沉下心去,一点一滴的去帮助他们。
怎么摆脱南阳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困境?怎么让村民的劳动收入多起来?怎么让贫困户不再贫困?对于一名普通的扶贫专干来说,这些问题无疑是严峻而又艰难的。余成介绍到,刚来南阳村那会儿,他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深入村民中间进行调研,一次次走访,事无巨细,需要做到掌握所有困难群众的生活就业情况。巨大的工作量以及考验使得他不得不成长。
最终,全村确立了以茶产业为核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方向一明天地宽。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实施茶产业项目,新建茶叶加工车间、购置茶叶加工机械,改造老茶园、发展新茶园,目前每年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7万元。
与此同时南阳村积极建设防护林,开展封山育林,构建“一村一品”。寻求上级资金支持,建设村集体光伏电站,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已经初步形成,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且逐年增加,2019年底达到13.5万元,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也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三年眼见这个村越来越好,余成说他的内心其实很复杂,此时的南阳村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地方,更是成为了扎根在他心中的“故乡”。
2020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这个小村庄备受考验。由于村里条件简陋,防护物资短缺,余成的内心也跟着焦急如麻。不能就这样干等着,他积极取得单位(共青团池州市委)的支持,争取到了一次性医疗口罩500个,医用酒精5000ml,第一时间将它们分发给了防疫值守人员和困难群众。村民们也因为这件事对这个年轻人更加信任了。
同龄人每天下班都会想着约三五好友去唱唱歌、逛逛平天湖,享受这大好时光。作为一个驻村扶贫干部,余成严格执行选派工作规定,吃住在村。来到他办公的地方,没想到竟与住所同在一间房,别看面积不大,却也整理的井井有条。
白天的工作结束以后,余成习惯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思考,计划一下明天的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据了解,如今南阳村全村59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余成所在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不敢有丝毫松懈,一方面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做好产业管护,增加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针对59户贫困户各自家庭状况,针对性制定2020年帮扶计划,实时跟踪,确保不出现返贫现象。
脚下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坚持。在基层一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个年轻小伙将继续用朴实无华的行动书写绚丽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