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脱贫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历史任务。在脱贫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役中,国人坚持多年,如今迎来终局之战...甚幸,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千千万万的基层干部在这场攻坚战中竭尽全力始终冲在最前方。
我们见到孙卫鸣的时候,他只身一人站在田地中检查设备。向其道明来意后,他显得很不好意思,甚至还有些腼腆。当我们问及他头顶这片“天罗地网”和星罗棋布的竹竿,他一下子来了劲儿,一边继续检查着手头的铁丝,一边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这些设备的来历…
孙卫鸣在田中检查丝瓜架 “这一片地都是我们扶贫队带农户们搭建的,专门用来培育丝瓜,丝瓜种植项目是我们工作队考察好久的项目,亩产值是水稻的3倍多...”听得出,他对这些宝贵的扶贫经历如数家珍。
孙卫鸣在记录扶贫日志 时间推回2018年——全国吹响脱贫攻坚战冲锋的号角,扶贫有所呼,税务有所应。为支持税务力量薄弱的贫困一线,池州税务系统全力支援基层单位扶贫。那年在新疆税务系统工作了近20年的孙卫鸣回到家乡池州。同年8月,孙卫鸣主动响应税务局号召,主动要求赴脱贫攻坚第一线。
“俺老孙来也!”
高乐村党群服务中心 石台县矶滩乡高乐村——池州扶贫攻坚主阵地之一。这个昔日交通不便,且资源匮乏的的偏远山村,便是孙卫鸣扶贫之行的目的地。
孙卫鸣走访贫困户 初来乍到,首要任务便是了解民情,孙卫鸣和其他扶贫干部马不停蹄开启了漫长的走访工作。“一开始我还挺害怕乡亲们不待见我,没想到高乐村的村民都特别朴实热情”孙卫鸣回忆起最初村民们对他的印象,还不忘打趣“可能是在新疆待了20年,皮肤黑黑的,比较接地气。”
整洁的高乐村村道 我们漫步在高乐村的村道上,感慨风景秀丽。“路是扶贫之后修的,村子要想富,基础设施必须得到位,”看着脚下宽广整洁的道路孙卫鸣感慨道,“道路泥泞的时代过去了,我们致富的道路一定是这样的阳光大道。”回驻村办公室的路上,每每遇到正在做工的村民,孙卫鸣还不忘走上前去了解情况。
工作中的贫困户 这位杵着铁锹的工人是孙卫鸣帮扶的贫困户之一,通过税务局提供的就业信息成功就业的他告诉我们:“老孙对我们就像对家里人一样,去年我们提出的许多诉求他都帮我们解决了,目前我们正在修建的农田灌溉沟渠就是去年十月份我们向老孙反映的,没想到这么快就修建了。”群众的表达总是质朴而有力。
孙卫鸣正在和贫困户了解工作情况 告别老乡,回到老孙的“作战室”。办公桌上摆满了各户的档案,“高乐村总户数164户,共有514人,全村贫困户61户,共有163人。”回忆三年前刚刚进村所面对的挑战,孙卫鸣告诉我们,高乐村目前已脱贫59户161人,剩下2户2人年底可以全部脱贫。
高乐村脱贫攻坚作战室 累在桌上的高乐村各户档案 本以为老孙会坐下来和我们正式叙说他的扶贫经历,没想到他手机响了,又要出门了,同行路上他说道:“我在新疆农村工作过,对农村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我们都已经把自己当成这里的村民了,对这里的老百姓都有感情了,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群众有困难,有诉求,我们都要第一时间上门去走访解决。”
孙卫鸣走访了解困难 跟随老孙的脚步,我们来到一户人家。户主是已脱贫户,今年因疫情影响家里经营的行业大受影响,准备大规模发展养殖业,想向老孙了解有什么政策支持解决资金紧缺难题,孙卫鸣了解大致情况后,首先向贫困户介绍了今年产业扶贫政策、小额信贷扶贫政策以及正在进行的第29个税收宣传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并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帮助解决资金问题,贫困户脸上露出的笑容是对孙卫鸣工作最大的认可。
孙卫鸣宣传第29个税收宣传月相关税收政策 “工作队一个重要职责是把党的扶贫政策宣传到户到人,把每一个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同时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发家致富。”对于扶贫工作,孙卫鸣这样形容自己“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信使。
孙卫鸣自费采购农户家的鸡蛋 解决完养殖户家的困难,我们跟随老孙来到另一户家中,户主腿脚不便,远远看到老孙来了,依旧颤颤巍巍出门招呼。老孙迎上去握住他的手叮嘱他注意身体,随后道明来意,“老哥,家里还有没有鸡蛋了,我的微信群里又有人要买鸡蛋了...”
老乡家中的土鸡蛋 如此看来,老孙可不只是一个信使,他还是“高乐村金牌货郎”。老孙的朋友圈、单位工作微信群都是贫困户的摊位。“都是老客户了,土生土长的农产品吃着放心,消费扶贫是我们今后扶贫工作一个重要方向。”
孙卫鸣的宿舍 照顾独居老人、大旱季节送水、平时跑腿送菜、嘘寒问暖,关心其生活。想起看望贫困户的情景,孙卫鸣总是能生出无限感慨。在他的扶贫日记里,如此写到:“乡亲们总是很热情地出来接待我,我还没走近,他们就已经出来招呼我,给我搬板凳,叫我进去坐,邀请我喝茶。情谊就这样慢慢地播种、结果,在村民和扶贫干部中蔓延开。能让乡亲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最大的快乐!”
孙卫鸣在路上 “天女散花”式的“输血”扶贫可解一时之急,但保障帮扶不返贫才是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在帮扶地区打造符合地域特色的相关产业,拓展产业上下游延伸业务,实现“造血”,是老孙和其他扶贫干部的共同愿望。
高乐村家庭农场展示 在村子路口,我们发现了这座稻谷烘干大厂房。如今“私营企业一家庭农场基地一贫困户’这一全新模式,在高乐村全面试行,土地抛荒、原材料紧缺、贫困人口就业、种植大户增收渠道单一等多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家庭农场内部展示 参观完生产车间,老孙看了看时间,又赶去一户家中。偌大的屋子,两位可爱的小女孩正在津津有味的收看“空中课堂”,看到老孙来了,小女孩一窝蜂围上前去“孙叔叔、孙叔叔”叫个不停。
孙卫鸣监督孩子学习网课 除了信使、货郎,老孙又暴露了一个身份——“爱心家长”。疫情期间,老孙主动帮助监督村里的孩子学习网课,并辅导他们完成功课。“养一个孩子不容易,高乐村曾经因学致贫的家庭很多,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虽然是75后,但是老孙在孩子中间还很玩的开。
近三年的扶贫时光,始终心怀感恩之心,期冀用心回馈社会。孙卫鸣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基层做实事,躬身力行助扶贫。
远眺高乐村一角 辅导完孩子功课,老孙走出院子,看着远处的高乐村,他有点走神。“高乐变得越来越美了...”看来这三年,老孙的心早已随着他东奔西走的脚步,和高乐拴在了一起。”小编谈及家庭,老孙说得不多,可从他的眼神中,我们看出了双重牵挂。
孙卫鸣伏案办公 “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老孙不是神通广大的孙大圣,可是作为一个基层税务干部,他肩挑家国大义;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树立优秀榜样;作为高乐村的“老孙”,他是村民心中的“好兄弟”!“好小伙”!“好家长”! “俺老孙来也!” 老孙,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