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1332|回复: 35

夜来常梦少年事·最是难忘老私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7 13:1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童年难忘,然而最难忘的还是我在私塾读书的那些日子。那间坐落在桃花山边,三间土墙草屋的私塾,门上总是贴着黄老先生亲自书写的那副对子,上联是“万里东风临故国”,下联是“满园花朵发新蓉”,好多年都未曾换过,只是在每年除夕的时候用红纸重新写上换去旧的。可以说这副对联是黄先生教书育人,桃李满下的真实写照。池州府城里七街三村的读书娃幼年时都曾在黄先生的私塾里启蒙,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人后来继续升造,在学业上、事业上都是很有造就,出类拔萃。

     来私塾唸书的都是来自七街三村的平民百姓家的子女,有孝肃街的,有郭西街的,有朱家弄的,有大井头的,远的还有西门赵家围、杏花村和孔井的。城外的学生都是附近菜农的子女,城内的学生家长都是街头的小商小贩和手艺人。记得家住郭西街朱家弄的胡姓学生,大名国亭,(比我年长,他上私塾的时候我还没出生。)他父亲就是铁匠师傅。郭西街还有位学生也姓黄,名叫黄金水,听说后来改了名字,他父亲是街头卖馄饨的,挑着一担馄饨挑子,走街窜巷叫卖馄饨。无论是种地的菜农还是手工匠人和街头小商小贩,他们都望子成龙,都希望子女学有所成,光耀门庭。

     他们把孩子送到黄先生的学堂,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黄先生管教,要打要罚悉听尊便。曾听黄师母对我们这些后来的学生讲述:“那个叫黄金水学生的父亲送他来上学的时候,身上系的围裙里兜着一大捧碎瓦碴子交给黄先生,嘱咐先生他儿子不听话的时候,就罚他跪在瓦碴子上面。”而这些读书的孩子都很争气,他们其中不乏佼佼者。那位从私塾里走出去的国亭学长后来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成为机械制造行业中的翹楚。还有那个叫黄金水的同学,学有所成,一直在池州师范学校任教,都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
     
      桃花山边的私塾,是建在一座城隍庙的旁边。在此之前,这所私塾是在大井头的舜井巷口,那时候的校舍也是草房子,四周的墙壁是用小竹子和芭茅草编织的,后来那里要建贵池县百货公司,就是池州商场的前身,不得已才搬到桃花山边,最早那里满眼荒芜,残缺的老城墙,一个养牛场,有时也宰杀老牛。私塾就建在倒塌的城隍庙旁边。说是城隍庙,其实只不过是一处早已倒塌庙宇的废墟,在荒草丛中残留着一些破碎的砖瓦和斑驳的石墩,只是从老辈人那里知道这里原来是座城隍庙。

     随着岁月的变迁,这里庙宇已经倒塌,往日缭绕的烟火早已经消逝在岁月深处。在残壁断垣的城隍庙四周零乱的长着几株桃树,紧挨在草堂的后面是一座低矮的小山,山上全是桃树,很早的时候每当春天来的时候,满山桃花盛开,因此人们都称这座小山为桃花山,私塾就建在这个早已经看不见桃树的桃花山下。

     三间坐北朝南的私塾是泥土筑的墙壁,今天有人听到用泥土筑墙,会说这还能住人?在那个时候确实能住。这种墙的建筑成本很低,在建房的四周取土,筑墙要带粘性的土,一层层筑,一段段筑,除了铁锨、畚箕取土,主要工具是夹板和木杵,夹板端方四正,两米多长,内外两块,中间用木栓固定成槽,槽内填充润湿的土,几个身强力壮的人开始在土上八字脚慢慢挪步,相向而行,同时将手里的木杵提起落下,土上便夯出了窝,一窝挨一窝,横排四个,差不多是墙的宽度。如此反复,一层土也就夯实了。然后拔去木栓分开夹板,在夯好的墙上再固定夹板成槽,再填土再夯土。下宽上窄的墙逐渐增高。墙筑好后,用毛竹架设房顶再盖上稻草。稻草盖的屋顶,冬暖夏凉。晴天还好,落雨天从屋檐下过,屋檐水淋到身上象滴了酱油一样。

       最可怕的是刮大风,记得有个夏天的午后,天空骤然黑得象锅底一样,雷鸣电闪,狂风暴雨,私塾房顶上的稻草,被狂风卷起抛向天空,又纷纷扬扬的飘向无边的圹野,暴雨从被掀开的屋顶,像瓢泼似的浇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许多小同学被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吓得大哭起来。此时,师母处事不乱,比先生还要镇定,大声喊着:“别害怕,是“龙过峡”,你们赶快躲到桌子底下,等风停了再出来。” ,我们一窝蜂钻到桌子底下,我那时才六、七岁,胆子小吓得两腿瑟瑟发抖,竟然嚎啕大哭起来,有两个大一点的同学,记得是牌楼街塔儿下口王家卖饺子的两个儿子,根树和根苗把我拢在怀里,我恐惧的内心才渐渐平复。

     师母拿出一杆大秤和秤砣一起挂在草屋中间的柱子上,说这样能镇住狂风。好像真有点灵验,不一会儿,外面风停雨息,乌云散去,小草屋总算没被风刮倒。庆幸私塾这里是龙卷风的边缘地带, 风只把 把草屋顶掀了个大洞,让我们亲身经历了一次暴风雨的“洗礼” ,也深深体会到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的痛苦心情。师母庆幸地说:“老天保佑,要不然屋顶被风吹掉了,这土墙被雨水一淋,还不是开水泡锅巴,成了一堆烂泥!”我望着被狂风吹破的屋顶,竟然破涕为笑了!
   
      我是在这个私塾启蒙的,说是私塾,当然和古时的私塾相比却大相径庭。这里没有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那样的景致,入学不拜孔子像,黄老先生也不穿长衫。黄老先生是湖北阴山人,讲话带着浓重的湖北口音,他是我的姨父,姨母和我母亲是姐妹,她们的出生地是观前祠堂包,贵池人讲:“出了齐山埂,一包二杜。”可见包姓是大姓,我们也自然和包公沾亲带故,一脉相承,这也一直是我引以为傲的事。

       六岁那年,一个春天的早晨,我母亲牵着我手,把我送到姨父家的私塾里开知识,读“百家姓”、“三字经”,也上和公办学校一样的语文、算术。我们是亲戚,在这里我不必交学费,中午我还可以在姨父家吃中饭,在心中也不免产生了胜过他人的优越感。私塾里三十几个同学,大小不一,有刚来的,也有读了三、四年的,坐在一起,读不样的课本。在私塾里,整天是摇头晃脑的读书,读课本或读古诗词都是唱读,如同唱歌一样,至今还记得同学们摇头晃脑的情景。

      在私塾上学,都是以读书和背书为主,如果有同学背不出当天学的课文,是要被先生打手心的,把手放在桌上,手心朝上,任凭老师打也不许把手缩回去。有些同学老师的木尺还没打下来,就呼天呛地的哭起来,逢到这种时候师母总会出来打圆场说好话,为挨打的同学“讨保”。打手心用的是一把木尺,平时不用的时候就高悬在墙上,不过,有时也用竹丫丝打,感觉那种疼痛并不比木尺好多少。我从没有被打过手心,这并不是因为先生是我的姨父,而是,我每次都认真地去读,常常捷足先登提前背好课文。有时候,先生要出门办事,就叫还没有背书的同学,到我这里背,让我当回小先生,我当然会手下留情,既便他们课文背得不怎么流利,也会一个个顺利过关,一窝风都跑到外面玩耍去了。

       私塾旁边还有另外两户人家,一户姓江,一户姓钱,钱姓人家有个孩子叫钱新民,和我一般大,也在这个私塾里唸书,他父亲是杀猪的,家里生活比较富裕,住房是砖瓦砌的,房子的旁边还有一大片菜地。钱新明读书聪明,也是从私塾里走出去的人才,后来还当了贵池杏花村中学的校长。在私塾里还有几个同学印象深刻,一直留在记忆里。楼山街靠近秀山门那里,俗称:“西门顶上”,一栋百年老宅里有两个同学在私塾唸书,一个姓吴,名叫继先,坊间传言说他是吴应箕(号楼山)先生的后人,人长得清癯瘦小,同学们都喊他“小瘦子”和他住在一个大屋里的那个同学,名字叫程开来,他有个绰号叫:“鸡颈子”,由于他的颈子特别细长,颈部的皮象鸡颈子一样皱巴巴的,所以同学们都喜欢喊他“鸡颈子”,名字有时候还想不起来,但这个绰号一直不得忘记。他们俩好像有点亲戚关系,同住在一个老宅里,上下学都一起来去。

     我对他们印象最深的原因是,他们喜欢讲恐怖的鬼神的故事,什么“白无常”、“黑无常”,南门湖场里有“泥巴阵”,夜晚行人走夜路,迷失了方向而被害,讲得活灵活现,听的人个个都毛骨悚然,晚上都不敢起来屙尿。正因为听了他们讲的这些恐怖故事,对他们才如此记忆犹新。

     要说在私塾里调皮的学生,那真让私塾先生都为之头痛,街巷里不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么:“前世作多了恶,这世教蒙学”,的确遇到淘气的孩子,先生倒霉了,木尺、竹丫丝都解决不了问题!从朱家弄朝西边过来一点的一个小弄堂里,有户人家姓桂,那个孩子先生拿他没法子,记得有次他把屎屙到旧报纸里,裹好放到抽屉里,自己逃学不来上课,一两天后座位旁边的同学不堪其臭,才发现他的劣迹。他爬树捉鸟,下河抓鱼都是好手,只因头上有些癞痢,背地里同学都笑他“远看石灰窑,近看葫芦瓢”。也许是调皮调过了分,有一年清溪河里发大水,他躲着家里人,独自跑到河里游泳,丢了一条命,再也没有到私塾里上学了。

     私塾里除了收我们这些正常的孩子,黄先生也教授哑巴识字,郎家巷里的郎家大屋是栋老宅,在城里也算得上是豪宅了,住着许多户人家,其中有户人家有个孩子是哑巴,就曾在黄先生私塾里启蒙认字的,读的书全是看图识字,什么桌子、板凳、木床,还有冬瓜、南瓜、西瓜,后来还真认得不少字。我还记得一件事情,是家住楼山街的王新花,和我一起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她把一枚五分硬币含在嘴里,呑咽口水时,咕噜一下把硬币咽下去了,再吐也吐不出来,吓得大哭起来,师母知道了,连忙跑过来叫新花不要哭,回家叫妈妈买韭菜吃,解大便时硬币会排出来的,果不其然此方得了应验,王新花也如释重负。

     在私塾里,同学们都惧怕黄先生,喜欢师母。喜欢师母讲些动人的故事:“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她虽然文化不高,却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时常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虽然这些先生已经讲过,但再从她的嘴里有声有色地说出来,却更加地动听。下课玩耍的时候,师母就让我们围坐在她的身旁猜谜语。师母喜欢抽香烟喝茶,而老先生烟酒不沾,也不喝茶,要喝就喝白开水。师母抽着香烟喝着开茶,一个个谜语随口而出,这些谜语好有韵味,“无锣无鼓去打棰,无池无水去钓鱼,无箫无笛声音好,无云无雨雪花飞”。“不像琵琶不像琴,非曲非调自然音,颠狂柳絮随风舞,独钓寒江雪满身”,诗情画意的谜面,谜底就是弹棉花的行当。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谜语我还记忆犹新,回想起来依然津津有味。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Fi_NWZHxaEx5skIti37G_coyRMJA.jpg
FmzNfk1OwH__BxUulyvERr5AClhK.jpg
FsOHVVB1D7-U_5mKvmb37kNy2ori.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满的回忆,有年暑假我也曾在这私塾里学习过两个月。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国亭在上世纪六十代初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昆明zd研究所”。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7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瘦子和幵来住在西门顶上的程咯大屋,我有几十年沒看到过他们了,特别是开来见到的更少,开来任何时候都是笑咪咪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4:1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5-27 14:04
瘦子和幵来住在西门顶上的程咯大屋,我有几十年沒看到过他们了,特别是开来见到的更少,开来任何时候都是笑 ...

是的,总是笑眯眯的小眼睛,你知道他那个绰号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4:1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5-27 14:04
瘦子和幵来住在西门顶上的程咯大屋,我有几十年沒看到过他们了,特别是开来见到的更少,开来任何时候都是笑 ...

国亭先生他因为婚姻问题和越境的事情受过处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溪隐士 发表于 2020-5-27 14:16
是的,总是笑眯眯的小眼睛,你知道他那个绰号吗?

我们是一条街上的同辈人,怎么不知道?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7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溪隐士 发表于 2020-5-27 14:19
国亭先生他因为婚姻问题和越境的事情受过处分。

知道,女方家离我家很近。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7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5-27 13:57
胡国亭在上世纪六十代初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昆明zd研究所”。

Z子        D弹  只有这样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5-27 15:10
Z子        D弹  只有这样写。

晚上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05:4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5-27 13:53
满满的回忆,有年暑假我也曾在这私塾里学习过两个月。

早上好!哪是哪一年呀,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8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溪隐士 发表于 2020-5-28 05:40
早上好!哪是哪一年呀,

早上好!这是1957年的暑假时,地点在大井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8 09:5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5-28 09:33
早上好!这是1957年的暑假时,地点在大井头。

老校友您好!
一九五七年下半年,我当时在池师附小读小学五年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8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住郎家巷很多年,现在才知道原来有个郎家大屋,受教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溪河边人 发表于 2020-5-28 11:41
住郎家巷很多年,现在才知道原来有个郎家大屋,受教了!

你住的是郭西街与楼山街之间的郎家巷吗?郎家大屋就在这郎家巷里,属楼山街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15:0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5-28 09:33
早上好!这是1957年的暑假时,地点在大井头。

那时候的私塾也是草屋,墙是芦苇小竹子夹的,你还记得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8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溪隐士 发表于 2020-5-28 15:06
那时候的私塾也是草屋,墙是芦苇小竹子夹的,你还记得吗!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学费两月三元钱,给我优惠了五角。草屋是坐南朝北,草屋里的西南角还有一个小弄堂,草屋东面是两间住房。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忆里·雾里 发表于 2020-5-28 15:32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学费两月三元钱,给我优惠了五角。草屋是坐南朝北,草屋里的西南角还有一个小弄堂,草 ...

好记性!我的印象也是这样的,西南角小弄是到厨房去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溪隐士 发表于 2020-5-28 16:26
好记性!我的印象也是这样的,西南角小弄是到厨房去的。

六十多年了,我们记忆一致,这样看来我们还沒有得老年痴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5-28 16:4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4-17 1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