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802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2-10-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家住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到什么地步呢,毫不夸张地说,半年差不多能吃上一回肉。也只有端午、中秋能买上几两肉,中秋汆一碗肉汤,还得让我端一茶缸送到公里外的姨爹家,姨爹身体不好。过年时猪肉倒不愁,家里常有两三头猪,过年时总得杀一头,但也留不了几斤肉,剩下的还得卖掉。
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鸡和鸡蛋。尽管鸡蛋也要卖钱,但留足了自家日常做菜的量,好歹也是一荤菜。来亲戚,来客人了都是杀鸡,几乎不记得来客人有买过肉。
夏季,我和弟弟基本上一人一餐能够吃完一只小公鸡,满满一大碗,很过瘾!但大多都是在“双抢”快搞结束的时候。那时候的天空特别蓝,尤其是傍晚时分,稻(晒)床收完稻子,池塘边洗个澡。躺在屋后的竹榻上,仰望晴空,无限遐想。
上小学后,每个礼拜都要轮我家放一天牛。我的任务便是早早把牛牵到塘埂边吃草,待它不再啃时就算饱了,牵到牛栏,栓上栓。也是我最轻松的时刻,因为它饱了我就可以回家吃早饭了,然后才可以去上学。每周不放牛的日子,要和一堆小伙伴满村子里捡猪屎。带一只粪箕,一个猪屎掏,有时会为了抢一泡猪屎和小伙伴干架,都在证明是自己“最先看到的”,因为只有捡满一粪箕才可以回家吃饭上学。猪屎倒进粪窖,是农家肥最重要的来源,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化肥、农药。
现在回忆,高中寄读时也是比较艰苦的岁月。每周家里会托别人带来一罐自己家里熬的辣椒酱,辣椒糊加豆腐干熬制,实不相瞒,里面还加了很多肉丁。然而这美味的辣椒酱,一吃可能就是个把月、半学期。至少一周内,中餐辣椒酱,晚餐辣椒酱,餐餐辣椒酱,天天辣椒酱。是的,每一餐除了辣椒酱,没有第二个菜,没有一丁绿叶,一直吃到便秘,肛门火辣辣的。那时候只知道一味的节省,减少家庭负担。直到高三,和同学一起去拼餐,一个人出三块,在外面家庭厨房一菜一汤,饭管饱。中午死撑,晚餐大多就省着不吃了,有的顶不住睡前啃点幸运方便面。高中岁月,也曾和寝室两三位同学一起,盐水泡饭。食堂三毛钱饭,洒几粒盐,自来水一泡,也能饱饱的,但从来我都是蹭别人家的盐。这位比我还穷的同学,成绩却始终都在班级前两名,布鞋穿到破也不见得他换。
高考,其实并没有多大概念,曾一直以为专科比本科好,毕竟专科应该更专业。只知道父亲说过,“考不上就回家装黄鳝笼子吧,牛现在没得放了,都有犁田机子了”。那时,稀里糊涂的考进了省内一所二本院校,志愿完完全全是糊里糊涂想当然的乱填,至于未来,从没想过那么边。
大学里,基本上能自食其力了,但学费还得指望家里给,生活费基本上都是自己兼职挣的。第一个国庆在开学后的1个月,7天里每天能现结25元,满意的很。穿梭于行人如织的淮河路步行街,举着广告牌,发着传单。整个大学里的兼职,从带家教、市场调查、饭店传菜员、送外卖、宾馆保洁员、沙石厂工人,与同学合伙创业,天桥上摆地摊……,零零碎碎的至少十几种,大学里我基本上不缺好吃的,还给自己换了期望已久的诺基亚塞班手机,也配了一台电脑,都是自己的钱。
工作了多年的今天,着实感叹岁月如歌,往事如风。尤其是看到父亲从村里买来了几蛇皮袋稻子时,和他一起把稻子从稻(晒)床抬回家。
这夏日里,看着烈日下的稻床,已经多年没有晒过稻子了,突然发现家里早已经开始买稻子吃了。而我,从过去吃不起菜、吃不上肉,到现在买肉、买菜都已经懒得烧了,时常花着“巨资”去独馆子。可在我小时候,能经常买肉的绝对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裕家庭。而我们现在又是怎样的生活呢?
悟世间百态,真该好好生活,知足常乐。经济逐渐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逐步知足!珍惜当下,珍惜过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