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从古诗词中寻找屈原在陵阳的身影 王裕好 安徽省池州屈原学会是一个研究成果颇丰的民间组织,微信群无疑起到很大的作用。今日群里从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谢家村有无必要民间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谈起,引出一些古诗词中屈原在安徽陵阳的印迹。 一、屈原自云“陵阳”地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屈原《哀郢》 《哀郢》中的“陵阳”事关系屈原晚年行迹,意义尤大。胡念贻先生在《屈原作品的真伪问题及其写作年代》中说:“蒋骥则据《哀郢》‘今逍遥而东来’与‘当陵阳之焉至兮’二句,认为屈原离郢东下,到了陵阳(今安徽青阳一带),这是他放逐的地点。”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卷四 :“陵阳在今宁国池州界。汉书丹阳郡陵阳是也,以陵阳山而名。至陵阳则东至迁所矣……考前后汉志及水经注,其在今宣池之间甚明。以地处楚东极边而奉命安置于此,故以‘九年不复’为伤也。”真是一语破的 ! 九年陵阳谪居,屈原《招魂》的尾章也有痕迹: 乱曰:献岁发春,汨吾南征。菉蘋齐叶兮,白芷生。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这里提到“路贯庐江”即青弋江。《汉书地理志》云:“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它表明了屈原正是沿陵阳青弋江来到江南的。 二、谢朓常眺陵阳峰 宣城下车日,匪直望舒圆。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威纡距遥甸,巉岩带远天。 ——谢朓《宣城郡内登眺》 既从陵阳钓,挂鳞骖赤螭。……瑟汨泻长淀,潺湲赴两岐。轻蘋上靡靡,杂石下离离。寒草分花映,戏鲔乘空移。 ——谢朓《将游山水,寻句溪》 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齐诗人,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建武二年(495年)出任宣城太守,写下许多优美的诗歌,多年后的李白是他的铁杆粉丝。 《谢氏宗谱》显示,谢脁是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谢家村谢氏始迁祖谢麟鸿公的堂兄弟,谢脁任宣城太守时不仅眺望陵阳,还曾来陵阳寻亲,他的《春思》有这样的句子“茹溪发春水,阰山起朝日”。谢涌源先生是谢家村的本地人,他说这里的“阰山”就是陵阳镇南埂村的“平山下村”前的那座山。不过现今的人已不知那就是屈原大夫生活过的地方,把“阰″写成了"平"(音近),好在乡音未改。 那么,怎么能说“阰山”与屈原有关系呢?《离骚》有句“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这里“阰”是地名。谢脁内心是认可宣城往陵阳方向是古楚地的,他在《宣城郡内登眺》诗中“平楚正苍然”就是例证。如果他来谢家村寻亲得知当地“阰山”有屈原行迹,在诗句中反映是自然的事情。 其实,收录谢朓《宣城集》中不少诗作的技术层面也明显存在屈原的印记。如《赛敬亭山庙喜雨》之“秉玉朝群帝,樽桂迎东皇。排云接虬盖,蔽日下霓裳。”以及《祀敬亭山庙》“翦剥兼太华,峥嵘跨玄圃。贝阙视河宫,薜帷阴网户。参差时未来,徘徊望澧浦。椒醑若馨香,无绝传终古。” 酷似九歌的立意和声韵。 三、李白几度陵阳游 为余话幽栖,且述陵阳美。 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 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作》(节选) 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李白《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李白还在《同友人舟行》诗中云:“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嗟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楚臣”句明显是指屈原《哀郢》中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访前迹”指李白漫游陵阳,间接证明屈子陵阳漂泊与创作《招魂》之事。 四、苏轼再提“陵阳”泣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 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 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学者指出:陵阳是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时最后到的地方,词人借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表达屈原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悲痛心情,所以这里的“异客”就是指屈原。 我认为“泪竭陵阳处”即表明“陵阳”不是人名,是地名。并且是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地域,“泪竭”就是眼泪都流干了,表明屈原长时间固定在某一个地方悲伤不已,这不就是屈原的“哀江南”吗? 苏轼听其弟弟苏辙多次提到九华山,他曾经见到一方奇石,命名为“壶中九华”。可见,苏轼对屈原曾经流放到江南的陵阳一带是心中有数的。 以上列举了几位重量级的诗人都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有缘,我们池州人、青阳人、陵阳人还有什么疑惑,还有什么理由不以为然呢? 2020年11月8日王裕好草就于安徽青阳县蓉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