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7292|回复: 2

被历史尘封的东至皇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被历史尘封的东至皇城
郑素明
   地因人而扬名,历史因文化而远播。
    安徽省东至县葛公镇梅树村就是这样的地方,一直流传着“皇城”的故事,当地人称为“老山城”,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渲染,大多以讹传讹,不但没有起到宣传的作用,引起外界诸多的猜想和质疑。但是这么宏大精美的工程,当地人是没有能力营造的,况且深藏山中,显得更加神秘,久而久之越发离奇,并在民间演绎发酵成各种版本的传说。今天,我从历史资料中将它发掘出来,带您走进它的历史,还原它在历史中的原貌。同时,也期待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独一无二的宝贵历史资源,适时复建皇城,并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将它打造成文旅精品,为乡村振兴铸文化之魂。
    据《明史列传》记载,明朝末期葛公镇出了两个京城高官,一个是1598年考中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吏部尚书的郑三俊,因吏部尚书俗称“天官”,家乡人至今习惯叫郑天官。一个是1619年考中进士第二名(榜眼),官至太子太保、内阁首辅的孔贞运,因首辅有“阁老”之称,家乡人称其为孔阁老。两人同为1574年出生,且为私塾同学,后来同朝为官,共同辅佐崇祯皇帝,并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又因子女互为婚配而为姻亲。孔贞运在1638年6月辞官归隐家乡,郑三俊于1643年5月辞官归隐家乡,是当地两张靓丽的人文名片。
    1644年3月崇祯皇帝吊死殉国,明朝灭亡。从此江南各地藩王兴起,南明纷争,直至1683年彻底灭亡,清朝一统。
5.jpg
    1643年底,根据左都御史(相当于中纪委书记)李邦华《东宫抚军南京疏》记载:“臣独虑东南地旷势远,收拾无人,万一腹心祸起,孝陵震惊,谁执其咎。且恐贼锋渐蔓齐鲁,南北声息中断,援师虽多,疑畏不前,未免以神京(帝都北京)为孤注(赌注),此非神圣威灵,亲自提挈(统率),策岂万全。臣考先朝成祖皇帝(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杖钺北征,仁宗皇帝(明朝洪熙皇帝朱高炽)以东宫监国南都,一切内治之事,悉禀睿裁(皇帝的裁定)卒之,文皇(朱棣)伟伐,夐绝千古,而仁皇(朱高炽)早历艰难,洪熙(朱高炽)淳化远迈,汉文(朱棣)猗欤盛哉!今寇氛孔炽,疆场溃决,群臣不才,无能为皇上分宵旰忧者。臣见东宫太子天资英武,玉体端凝,储教已早,可以经理万几(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矧(shěn,况且)此日四海鼎沸,都城累卵(意思是堆迭的蛋。比喻极其危险),尤宜躬视戎器,丕承武烈。留都定鼎重地,二祖两京(帝都北京、留都南京)并设,贻谋深远。臣愚以一东宫速宜倣仁庙(明朝仁宗皇帝朱高炽)东朝时故事(太子监国南都),抚军陪京。恳乞皇上特秉乾断,即择吉日启行,钦简(挑选)亲臣(亲信之人)、大臣、忠智威望者数人,专勅责其辅导,凡军国大政,一切机宜,启沃谋断,便宜施行,毋从中制,毋听旁窃,振东南之精神,洗虚憍(浮华不实,骄傲自大)之陋习,以倂于选将练兵,殄(消灭)寇灭贼之一事,如是则国威以奋,声援以通,祖灵以安,上游以固,更可刻期(在严格规定的期限内)儹(攒)水陆之飞輓(迅速运送粮草),督方州之义师,以遏寇虐,护神京皇上专精北守,不为丰芑(国家奠基之地,指南京)萦念。皇太子督援南来,遥鞏(巩)燕云(华北地区),丕基万代,钟簴(借指社稷王朝)永奠,一时弓矢(弓箭,武艺)皆灵,此真宗社安危所关,必不容刻缓者,伏岂立赐施行。臣行年七十,景迫桑榆(比喻垂老之年),顷闻逆警,恨不俱生,中宵辗转,五内欲裂,非不能效少年。诸臣指天画地,借箸前筹,然实见内备外援,一无足恃,恐诸大言(谋划大事之言)终非实济,不得已而出此迂谋,杞婺弘切,未忍毕吐,惟望圣明睿断,钦命皇太子早离国门一日,庶援师早至一日,陵寝巩固,乘舆奠安。臣亦且死,见二祖列祖于地下,可告无辠(罪)焉耳。臣不识忌讳,干冒天威,曷胜悚息,待命之至,谨具奏以闻。”从以上奏疏内容中可以看出李邦华于1643年底密奏崇祯让皇太子朱慈烺监国南京,并请崇祯皇帝亲自挑选忠诚有才智、有威望的亲信心腹大臣进行辅佐,试图保住与清军划江而治的局面,形成南北呼应之势,挽救明朝江山于危亡之际。
    另外,他在《密请二王分封疏》中记载:“都察院左都御史臣李邦华谨具密奏,事顷因寇躏山右,皇上谕阁臣共集廷议,臣有密奏,极言西北危迫之状,东南涣散之形,谬请皇太子抚军南京,以定宗社大计,候旨累日,尚未有闻。臣忧心如擣(捣),莫知所出。因思今日兵饿将骄,吏窳(yǔ,败坏;腐败)民逃,东南无殊于西北,然西北尚有神圣威灵,自可弹压,虽则强寇侵削,恢复有日,乃东地旷势遥,万一风惊尘起,别有以外,能不贻皇上以社稷之忧哉!昔祖宗考古定制,广建藩封(分封藩王),原取维城之义,近三、四年间所在烽火震惊,为藩封一时奇数,然枝弱则干孤,足寒则心伤,皇上何可不务早计。臣见定、永二王(朱慈炯、朱慈炤)睿质王立,奇颖骏发(非常聪明,英俊风发),剪桐之举(典故,剪桐疏爵,分茅建社),即在国家承平(太平)之日,已当次第行之,矧(况且)时艰若兹,宁容姑徐(请皇帝宽容,不要追究)。惟东南太平(徽州)、宁国(宣城)等郡未经兵火,皆可以鼎建藩服,拱护北阙。皇上断之于心,或二王并册,或一王先发,择忠诚老成大臣为之辅翼,则可以系涣散之人心,可以通西北之声援,可以顾瞻祖陵而思创业之艰难,可以坐镇上游而壮江淮之锁錀,俾皇上得运其神智以荡贼而歼寇,不复萦念于岐丰根本之地(秦国之地,今陕西一带),此殆目前无二之急务。臣前日密奏,大略如此,今时事益急,谨补牍再请,伏乞圣明裁察,立赐施行。臣曷胜惶悚,待命之至。”这份密奏中李邦华奏请崇祯皇帝分封三皇子定王朱慈炯为太平藩王、四皇子永王朱慈炤为宁国藩王,巩固明朝在江南地区的地位,并在此练兵备战,积极抗击农民军,收复西北失地。
    1644年5月,郑三俊在《祭宰辅玉横孔公文》中记载:“呜呼!如翁之无所不莸,于身而有可式榖,于后道德勋名,亦复何憾!惟是先帝聪明英武,勤精治理,乱贼突起,辇下率土同仇。新君蒞御,顾念耆硕,束帛安车,将贲翁庐,咨询匡定大计,翁胡遂不须臾待耶!”道出了皇太子朱慈烺监国南京,已经先旨孔贞运、郑三俊,要蒞御他们的家乡,听取他们关于治国理政的匡复大计,挽救即将灭亡的明王朝。
    从上面三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崇祯皇帝选择亲信之臣,他的老师孔贞运、清忠大臣郑三俊是不二人选,加上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分封的太平(古代太平包含今石台县部分)与东至接壤,属于明朝控制区域,安全可靠。因此,在东至县葛公镇孔贞运、郑三俊的家乡修建行宫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即可以随时听取他们的匡复大计,又可以凭借他们的威望号召更多的忠臣良将辅佐皇太子监国。
    以上的说法可以通过南明吏部尚书徐石麒的《举荐郑三俊疏》得到印证:“今为陛下求一明而熟于故之臣,有一人焉,旧冢臣(指崇祯时期吏部尚书)郑三俊是也。丘山沔水、王简裴通(喻指通晓国家的人文历史),兹一人可以兼之,且敭历(仕宦的经历)中外,夹袋(旧指当权者的亲信或存记备用的人)甚饶,久掌铨衡(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典故甚习,上天愸遗(特指前代留下来的元老)此老,以佐皇上中兴。奈何舍旃(旌旗,特指标杆、表率人物)不用,而用及茫然无知之臣,使天下叹正直之见遗,微臣抱窃位之深耻乎!故恳皇上体臣真实一念,许臣仍为右都(都察院右都御史),而以臣位简用(简选任用)三俊,即皇上知人之明,用人之当两得之矣。”徐石麒在奏疏对弘光皇帝说郑三俊不仅通晓国家人文历史,还有非常多的亲信和可用之人。
    可想而知,做为孔贞运、郑三俊的家乡政府,一定会积极筹备,以迎驾监国蒞御。当时的葛公镇交通不便,条件简陋。因此,首先必须修通与徽州的官道,再建造一个供监国居住的行宫,便于在此召集亲信大臣商讨军国大计。
    这就是葛公镇皇城和古道的来历。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0-11-25 14:0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1698,一个1619?应该前面是1618吧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家的 发表于 2020-11-25 14:08
一个1698,一个1619?应该前面是1618吧

笔误,应为1598年,已修改。非常感谢您的指点!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4-4-19 07: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