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费,是指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分期付款、预支形式进行消费。
在信用卡、某呗、某条以及网贷平台日渐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超前消费,然而不理智的超前消费,等同于是“过度消费”,会让越来越多的“富翁”变成了“负翁”!
今年10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其中内容显示,截至 2019 年末,全国人均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 3.14万元,同比增长 15.96%。
同时,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公布中的失信被执行人已达6220700人,意味全国大约每220人之中,就有一位可称之为“老赖”。
现实中,因过度的超前消费而使自己的生活陷入泥潭,影响身边亲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比比皆是。
近日,在云南省昭通市警方侦破一起信用卡诈骗案,6名市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失信人员,嫌疑人就是自己的亲戚。因为其沉迷于打游戏,就用亲戚的信用卡套现,涉案金额共计180万元。
顾某平时经营一些小买卖,生意还算红火。为了使资金更加灵活,顾某在一家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拿到卡后,顾某开始在保定周边消费。可惜好景不长,顾某的买卖由于经营不善欠下了一屁股债,没有了收入的他便打起了信用卡的主意,从信用卡中套现钱款去还欠款,直至恶意透支了近20余万元。银行多次通过电话、短信、信函及派员上门等方式催款,但顾某均不理睬并躲避,直到被警方上网追逃。
在生活消费、人际消费、娱乐消费等各方面,做到不盲从、不攀比、不浪费,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是理性超前消费的必备前提条件。
超前消费支付方式众多,为避免造成管理混乱或遗忘,适当删除不常用的支付软件或支付工具,名下不使用的信用卡建议注销处理。
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将信用卡、某呗、某条等额度适当进行调整或降低,额度如若过高,则容易造成不理性的超前消费。
了解自己每一笔支出及收入,才能更好的管控和支配自己的财富。
记清每一张信用卡及每一款支付软件的还款日期,避免逾期造成个人信用报告产生“污点”等不良后果。
超前消费是一把“双刃剑”,固然带来超前的物质享受,却可能也带来了诸多烦恼。超前消费的前提必须是理性消费,请注意合理使用信用卡等支付工具,量入为出,别让“富翁”变“负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