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四大名著之《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活在嘉靖朝,嘉靖皇帝是道教的铁粉。身为臣子的吴承恩在他的作品中对老道极尽嘲弄还能善终,这事要是发生在电视人极尽吹捧、跪舔的康乾盛世或苏俄和它的友邦是难以想象的。康乾会给他一个抄斩灭门加凌迟,苏俄会给他一个流放劳改或驱逐出境。俄罗斯人毕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治统,驱逐出境这种蠢事贻笑大方于堂堂华夏。 《西游记》借神怪故事折射现实生活,其中,当然也有作者对释道两家的基本态度。本土的道教一直不受国人待见,盖因道教在终极价值和传播操作两个层面都逊于佛教。佛教的轮回说予人以来世的幻象,这是无法验证的。那么,刀俎富贵也好,鱼肉贫穷也罢,也就宁可信其有,幻象对刀俎是意淫,对鱼肉是麻醉。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对幻象不断追逐的过程。 反观道教宣扬现世的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这就输了先手。试想,你家屋后一道观,两老道,一个活了五十岁死了,一个活了七十岁也死了,你还信道教吗。再说布道的技术操作。现在还爱读古文的人如果有兴趣读道藏,至少在字面上是可以读懂的。因为道教经典是用非常稳定的文言系统撰述的。但在近代之前的中国有机会读书且能读懂文言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也就是说道教义理的受众面极小。反之,如果不是专治佛学的当代读书人阅读佛经,则难度极大。佛经话语并不古奥,但是晦涩。原因在自东汉至隋唐一路下来,译经人出于推广普及教义的实用宗旨,在迻译转化过程中,用了大量的口语和俗语。而口语和俗语是极不稳定、极易淘汰的。三十年后的人对三十年前风靡一时的时髦话已经不知所云。译经强调的是达而不是信与雅。这么做,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能吸引普罗大众的信奉,同时,也给后人的解经造成了麻烦和误读,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大量的佛经经传与佛陀的原教旨的悖谬不可以道里计。这就导致了佛教在中国的歧异二路,一路乃与魏晋玄学合流的猜谜似的禅宗,一路被中国人天才地改造成行贿、求财、求福、求一切的官佛。胡润的财富榜应有中国寺庙和方丈一席之地。 说《西游记》贬抑道教是真,但也看不出明显的崇佛。唐僧的无用,各路佛爷的家奴、家畜为害人间都是确凿证据。唐僧之所以能做取经团队的领导、佛爷的家畜、家奴之所以能为非作歹还能全身而退,皆因有强大的官家背景。所以说《西游记》是借神怪故事影射嘉靖朝的社会生活。 《西游记》的灵感源头应该来自周穆王、汉武帝与西王母的传说。孙悟空就很像东方朔,东方朔是偷过西王母招待汉武帝的蟠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