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郑三俊与堂兄郑三谟 携学生刘中藻雅集家乡梅山寺 郑素明 2020年6月16号,我在池州人网发布了《人文景庆梅山寺》,该文根据历史资料对梅山寺的盛衰兴废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应该说这是东至县最富人文底蕴的胜地,可以媲美池州的万罗山。 1622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郑三俊除了引进高僧显光上人住持以外,还重建了梅山寺。1625年被魏忠贤以“东林八劲”之名褫职闲居归隐家乡后,多次携发小孔贞运、堂兄郑三谟、侄儿郑思旦赋诗唱和。1631年,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的郑三俊告假归里,其在福建任提督学政时亲自选拔的学生刘中藻也相随来到东至南原继续听取老师讲学,期间任休宁县令的郑三谟也告假归里,相携雅集梅山寺,并赋诗唱和。郑三俊除悉心教授,还赠《和刘荐叔买驴(典故)感怀诗二首》鼓励:“志士怀沟壑,农人怨风雨。君行千里途,策蹇(骑跛足驴,比喻工具不利,行动迟慢)胡为尔。短筇(短杖)常在肩,《周易》不离手。时复学长鸣,一啸天地久。茫茫浮云驰,于我亦何有。胡不秉钟随,即时一杯酒”、“身外皆长物,君子守其固。途穷乃一呼,宁复计安步。荒田无寸耕,空屋走狐兔。大地已陆沉,磐石安所厝。君自马上人,胡为乎中露(为什么要在露水中劳作)。支提发可晞(常指高洁脱俗的行为),九潭(刘中藻早年读书处)流可漱。海岳连青苍,呼吸万灵度。胡不骞翰羽,高举入云雾。何日闻希夷(指虚寂玄妙的境界),笑倒华山路”。以“君行千里途,策蹇胡为尔”勉励他要努力战胜一切困难,同时又以“何日闻希夷,笑倒华山路”激励他要树立远大志向,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刘中藻果然不负师恩,于1633年考中举人,1640年考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1649年抗清兵败殉国,成为万世敬仰的一代人杰。 《游梅山寺和韵》 郑三俊 我为寻梅至,寒山未有枝。谁将一滴水,拟向过桥时。岩上云留石,溪边藓没诗。摩娑不尽意,怀古独深思。 才扪松关石,先寻庾岭枝。一溪寒影里,可似杖藜时(志南和尚有杖藜扶我过桥东之句)。山老曾无寺,碑荒尚有诗。凭师亲问句,欲起大梅思。 《游梅山寺步韵》 【寺为朱晦翁(朱熹)访志南和尚处】 刘中藻 见说梅山韵,言寻第一枝。荒凉前代迹,金碧大明时。修竹围寒玉(梅花),悬泉漱古诗。最怜游子意,迸作九潭(刘中藻早年读书处)思。 《游梅山寺》 刘中藻 辛未(1631年)春读书郑玄岳老师家中,游梅山寺见梅花有怀泂山。 无端春兴异乡间,结伴寻梅出远山。忽忆岩扉清绝夜,溪殾(筑)问客几时还。 《和刘中藻游梅山寺》 郑三谟 刘荐叔游梅山寺,见梅花有怀泂山(刘中藻家乡名山,即其早年读书之地)一绝,见示次韵为答解荐叔乡思也。 天涯知遇酒杯间,兴到登山即故山。花发长安看欲遍,九潭此日望君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