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57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7-11-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是谁弄丢了“年味”? 【杂谈】 义夫义
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粹,是一个最盛大而又最隆重的节日。自古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中国式的“过年”,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习俗,其特色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尤其是现在每年40天左右的春运“大潮”盛况,史无前例,前所未有,无与伦比,世界各国,望尘莫及,叹为观止,不可企及,震撼全球。呵呵,数亿人的春运大迁徒,那种壮观场面,无可否认,足可以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
自古以来,传统中过年的最大特色内容含有三大标志:1、放鞭炮。2、上坟祭祖。3、拜年!
而在这三者当中,放鞭炮是一大标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而如今,大部分地方都颁布了明文规定,在过年期间不允许燃放爆竹,可没有了爆竹声声,没有了动静,悄无声息,就没有了人间烟火味,没有了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过年”传统习俗,也就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来历史上传统的那个“过年”味道了。这种状况,事实如此,不可否认,无可辩驳,确实存在。无论你是否认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哦。
上坟祭祖是不忘祖宗先人,让一代一代的后人,清楚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根有源的。在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里,其中有一条就是光宗耀祖。在外面闯荡拼搏的人,如有成功人士在过年之际,必定会衣锦还乡,荣返故里,分享荣耀。而有些既使还没有发达致仕致富的人,也要回家过年,表示不忘祭祀祖宗先人。那些背井离乡千里为官,他乡经商,异地求学的人,无论距离家乡有多远,都要预先按排好回家过年的时间,都要千里迢迢赶回来过年,在大年初一都要到祖坟上磕头祭祀,并告慰祖宗先人,列祖列宗,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你们放心长眠吧,你们的儿孙后代时刻没有忘记你们,儿孙们都很争气努力拼搏,亲人们呀,你们看看吧,我们都回来过年了,都来拜祭你们了,我们的家族很团结,并兴旺发达着呢!
拜年也是一大标志,一年到头,为了生计养家,大家都在各自辛苦地忙碌拼搏着,平时很少能见上一面,利用过年难得的假期,回家给爷爷奶奶磕头,给伯伯叔叔大妈婶婶姑父姑姑舅舅妗子磕头,既联系了亲人之间的那份感情,又融洽了亲人之间的血脉亲情。彼此见了面,相互问好,欢聚一堂,言笑晏晏,不善于喝酒的也要乘兴喝上二两,能喝酒的就放开酒量喝个痛快,一年里所发生的种种不愉快的事情,也就在一杯酒里释去所有的不快与怨恨,在阵陈笑声中霍然云消雾散,彻底地忘怀了!于是,呼兄唤弟,叫姐喊妹,那口气就格外地亲热,其情深深,其乐融融,气氛热烈,显的格外地温暖啊!
而现在的过年,没有了那种热闹动静,没有了那份期盼心情。也许,再过若干年后,我们孩子们的孩子们,也不会再知道鞭炮,也不会知道上坟,也不会知道拜年磕头。现在的过年,呵呵,已经完全没有了那种传统的年味,充其量不过是,也只能叫一个普通的时令节日——“春节”,如此而已。
还记得在儿时,每当到了过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鞭炮声就争先恐后地鸣响了起来,其声震撼环宇,其势振奋人心,其景热闹非凡,其情令人愉悦,我们就知道,盼望已久的春节真的来了。呵呵,那惊天动地的阵阵鞭炮声,给儿时的我们带了多少欢乐的情怀啊!……
如今,依旧是过年,但是与过去相比,总觉得这年味真的是一年比一年淡了许多许多。
其实,节日并没变,变得是我们对待节日的态度,变得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变得是传统的习俗,似乎正在逐步消失。唉,真的是好怀念儿时的那种浓厚难忘的年味啊!如今,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可不知咋的,这年味为啥却越来越淡漠了呢?
忽然觉得心里很不舒服,真想大声骂街:狗日的,是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年味”弄丢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等待回家过年的人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