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537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1-7-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桃花山私塾小学堂旧事钩沉
池州泉石散人 汪四武 撰
【壹】
这里的桃花山,是指池州古城内,抵近西南城墙根处,那偌大一片土质丘陵地带。祖辈们告诉过我:1900年之前和以后的几年里,那里的居民极少。一色矮小的茅屋,稀疏无序。常年让芒草荆棘,层层包裹着。野径纵横,势如蛛网。将死人之坟穴与活人之住所,网而串连在一起。那个地带,让一座小小的砖木结构的城皇庙,占尽了屋宇建筑的风采与雄姿。那里应该是从1903年,民国元年才开始,有了大幅度的改善。此后,逐年增添了一些有钱人,在那里建造瓦屋,企图投个清静自在。挨到北伐之际,那里成了池州城里,庶民与官长们的集会场地。不清楚,有过多少位,多少次达官显贵,曾借助那方宝地,搭台演讲。
这桃花山,虽说是在城墙面里,可是那里有水田,有旱地。有树林,有竹林。年首,桃花昭示春意盎然。到了岁尾,梅花禀报冬怀玉洁。那时节,池州街上的文人墨客,往往结伴而去,吟诗作画,赋文抚琴。一部三十余卷《娄山堂文集》,有多少篇丽赋佳文,是稿成该处?实是无人知晓。
桃花山该地境,是劣是佳,是要依人的身份而论的。工者、商者、乃至贩夫走卒,均不喜之。而于治学者、毓人者、乃至著书立说者来说,则是一方难得的宝地。因此,我们的上讳:黄,下忌:继武先生相中了。于是便在此,筑粘土一堵,为校园之墙,割断愚昧。结鸿茅三层,为教室课堂,钟毓童子。四季勤课,昼夜操心。历经数年,业绩不菲。誉滿池州,大得人赞!如若有人要问这桃花山,继武私塾小学堂,可曾造就出多少位,有经天纬地之才子?主政安抚黎民之伟人?那这人,是位地道的不学无术之徒!殊不知启蒙之责,乃是如同:捋顺幼苗之根须,扶正幼苗之娇姿,唤醒幼苗之潜慧。否则,要那些中学,大学有何用?据实而论,启蒙先生最为难。难就难在,所教授之对象,全然不识世间之万物唉!
我,虚七岁,入桃花山,継武私塾小学堂破蒙。虽迟钝又顽皮,却也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深得先生关爱。不妨捧几朵,我那段岁月河流中的浪花,作诸位同学回忆自己少年时代,那些于今日说来不免令人发笑的趣事、糗事,呆事,以及令大人们头疼、发悸的恶作剧的坏事的引子,好引发诸位欣然举笔作文面世之兴致。(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