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537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1-7-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八十年代初,国家还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人们的生活状态还普遍处于贫困中,那时候青年人结婚什么婚纱照、婚车接新娘、结婚宴都是不敢奢望的事情。尽管日子过得是这样清贫而朴素,但也还远比电影《天云山传奇》里的故事还要略胜一筹,影片里的冯晴岚和罗群五元钱结婚,他们的生活是清苦、贫困的,然而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昂扬而丰富的。
八二年的“五一”劳动节那天,我们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妻子在闺蜜的陪同下走进了铁木社那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房子,那年她二十二岁,而我已经三十岁,从这天起,我们二人的小日子就这么简单平淡的开始了。记得那天,虽然没有在酒店里办酒宴,在家里准备了简单的饭菜款待家里的长辈和亲朋好友,单位只解决了我一间住房,没有厨房,就在屋檐下摆个缸灶子烧饭炒菜,记得那天来了很多人,没有地方吃饭,正好在我隔壁有间宿舍,因为那户人家还没有搬过来,闲置在那里,向那户人家要来了开门的钥匙,暂时借用一下,从办公室借来了长条桌和方凳,总算是有了一个临时待客的地方,这就是天无绝人之路的最佳注释。
姨父和姑父都来参加了我结婚的家庭聚会,说宴会有点夸大其词。还有几个多年好友也来为祝贺,济济一堂,欢声笑语!姨父是教师塾的,贵池城里家喻户晓,姑父也是人尽皆知的,他家住在郭西街,早年他家那栋老宅子旁边曾经有个贵池县酱园厂门市部。在我很小的时候听说过,城里有一户人家,守寡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苦,家里无钱买菜。豆腐店挑豆渣的经过她家门口,老母亲总拿个盆子向人家要点豆渣,好心人看她家生活太苦,豆腐渣也不值钱,每次都盛满满一盆给她。所以她家每天都是:“早上一碗雪花菜,中午一碗菜雪花,晚上不听刀板响,还是一碗豆腐渣。”过年的时候那位母亲还请人为她家写了副对联告诫孩子,“苦守寒门多忍耐,望儿立志早成龙”。后来这两个孩子都很有出息,在贵池城开了一家柯记布店,弟兄二人在贵池商界成为很有名气的商人,这里讲的就是我姑父的童年往事,他就是这家弟兄二人中的弟弟,他们的励志故事从小就时时激励着我。
缸灶子里的柴火烧的很旺,缕缕炊烟和炒菜时腾起的香味缭绕在屋顶上的天空,一杯热茶几粒瓜子把新婚的气氛演绎得淋漓尽致,待到红泥小火炉摆上桌子,豆腐突炉子锅热气腾腾,一盘盘家常小菜也是香味扑鼻,更把热烈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里没有大酒店的排场,桌上没有厨师烹饪的山珍海味,有的只是简单朴素。所有到来的人都是热情洋溢!长辈和亲朋好友的祝福就是那个时代最真诚最感人的生活原动力!
平凡的日子就这样的开始了,不久我们有了女儿,作为年轻的我们促不及防的初为父母,什么都不会,加之生活条件的艰苦,所遇到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女儿出生在寒冷冬天,我仿佛觉得那个冬天是我此生遇到的最寒冷的一个冬天。因为没有老人帮忙照看孩子,什么事情都全靠我们夫妻俩个。妻子在月子里不能下床做事,给孩子洗尿布的事情只能由我来承担,家里没有自来水,洗尿布还要跑到铸造车间里,那是个滴水成冰的日子,北风裹着雪花漫天飞舞,冰冷的自来水把手冻得通红,因而生了冻疮,以至于到现在每到冬天手上的冻疮都会发作。
除了无处洗衣浆衫,更困难的是没有地方烧锅搞吃,妻子做月子,连打个糖水蛋的地方都没有,只好烧煤油炉子为妻子打鸡蛋,但房间小,又关着门窗,煤油炉子的烟熏得妻子两个鼻孔漆黑,不顾大人还要顾小人哦,没有法子,我四处寻找来几块搭跳用的篾簾子在木器车间墙外搭了个披厦,上面盖了点油毛毡,这样就成了个临时的厨房,总算有地方炖只鸡,打几个鸡蛋滋补妻子的身体。
按规定在车间墙外搭厨房生火做饭是不允许的,特别是在木器车间。老主任找到了我,晓以利害,让我自动拆除,以免给铁木社造成火灾的不良后果。我看到老领导是很同情我的处境,当领导的有些话不得不说,找我来也是要我多加注意,烧锅搞吃小心用火。我看到领导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按排人立即拆除的意思,那个小披厦在人们淡忘中保存了下来,也帮我度过了那段困难的日子,从小披厦里飘出的一缕缕烟火气息,从此把我们的小家庭变得有滋有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