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有奖征文】难忘的旅行,三次游览九华山 作者//江南(网名) 九华山,位于安徽池州市青阳县西南境内,与黄山同时崛起的皖南独立山脉。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此山“峰峦异状,有如九子饶膝”而得名。诗人李白曾多次登山游览,目睹胜景之后,吟出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佳句,之后九子山改名九华山。 屈指算来,在我工作之前,我三次游览九华山,至今令人难忘。第一次上九华山,那年我才五岁,是爸妈连拉带拖,背我上去的,没有上天台;第二次上九华山,那年我才八岁,是在爸妈和姐姐的鼓励下,一个人鼓足勇气走上去的,但还是没有上天台;第三次上九华山,那年我刚上初中,正值国庆假期,我和爸妈、还有姐姐怀着喜悦的心情 去九华山游玩,感受自然 风景和佛文化的魅力,在家里就许下承诺,今天一定要爬上天台。
记得那天早上,我们是开车上九华山的。山路弯弯曲曲,漫山云雾,可能是头天下雨的原因。我从高处向下望我当时有一种毛骨狲然的感觉,好像自己要掉下去了,心里真的有些害怕,好容易倒了山上售票处,爸爸的好朋友张叔叔接待了我们。我们来到九华街,向上走了百米左右就来到了祗园寺,步入寺门是灵霄殿,再往前便是天王殿,从殿后小院上石阶,便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殿内宝气凝聚,煜然炫灿。
出门游玩,线路最重要。既不能过于烦琐,也不能无景可观。来到九华山,世间罕见的奇观真不少,如妙性禅寺的树“吃”碑,大悲楼东的寄生树,冬至初春的雾凇景观,肉身宝塔的佛光等数不胜数。 天台是九华峰群峰之冠。古人云:游九华山不到天台,等于没来,恰好说明了天台朝谒赏景的妙处,天台山高峻险,海拔千米以上。登上天台,才真正感觉到什么叫“一览众山小”。我们去的那天,正赶上大雾,从天台俯视众山,云雾环抱在山间,寺庙在雾中若隐若现,美妙绝伦。
为了赶时间,我们马不停蹄地向天台进发。穿云破雾,踏上登山的石阶。山路两旁树木成林,流水潺潺。远远望去,天台峰高插云间,像一把穿天银剑耸立在云雾之中。我们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景色,经过百岁宫,回香阁,直至天台峰下的凤凰古松前。 在这些景观之中,最美的是雾凇景观;最神秘的是肉身宝塔的佛光;最奇怪的是大悲楼的寄生树;最罕见的是妙性禅寺的树“吃”碑。沿大悲楼向下,是被人称为小天台的古拜经台,相传地藏王菩萨曾在此诵经,南北两支蜡烛峰曾为他照明。菩萨诵经之久,甚至在地上留下了一双大脚印。在寺后的危崖上,伏着一块酷似鹰的大岩石,俗称“老鹰扒壁”。相传一只凶恶嗜杀的“大鹏鸟”听地藏王菩萨诵经后从善弃恶,紧贴在悬崖上不肯离去。
仰望天台,峰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落在彩带上。开始登山,我劲头十足,我在前面领路,超过了很多游人人,但是随着山路明显变陡,我的力气也渐渐地消弱了。不一会儿,已汗流浃背,“呼哧”地直喘粗气。我停下来俯视山脚,凤凰古松已像小树苗一般,再仰望顶峰,云飞雾绕。还要走多少路啊,我有点想打退堂鼓了。 经过一番努力,我重拾勇气,终于登上了峰顶。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人海茫茫,可九华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绽放。在山顶极目远眺,远望长江如练。再转身看看刻在石壁上的“非人间“三个大字,觉得九华山更加传神了,此时此刻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李白这句千古绝唱描绘出九华山的秀美景色。当然九华山有的不仅是美景,还有那悠久的佛教历史。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山之一,自唐地藏大师圆寂后真身不腐,成为肉身,至明、清及今,九华山相继又出现了十余尊僧尼的肉身,是九华山特有的奇异景象。蜚声海内外的九十九米地藏菩萨大铜像,堪称中国之最,这正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盛扬的最好证明。 “有仙气,风光美”的九华山,她以崭新的面貌,迎接那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注:文中照片为2004年国庆节拍摄,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文友多多赐教,本人在此谢过!)
活动链接:
【有奖征文】还记得你人生中难忘的旅行吗?开帖就有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