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77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9-4-1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一)
21世纪刚开始那几年,我大学毕业正式上班。
那时候,住房改革刚刚走向市场化,很多人工资一个月一两千。
早来两年的一位同事开始买房,单价才1600-1800。而那时候这个城市最好的大牌开发商,也不过2000多的单价。又过了一两年,好像才出现过单价三千的房子。这个房子有多好?即使到今天,这个小区依旧是这个城市的典范之作。
当时完全没有买房这个意识,那位同事去买房我们还笑话他。
记得当时工作十来年的好多同事买了车,多时十来万,足够买套房了。但,都没有。
(二)
转眼时间到了2005年,单位集资盖了一些房子。钱是自己出的,完全没享受到政策优惠。所以也有不少人放弃了。但好处是:集体行动终于让大多数同事都成功上了车。否则的话,靠着个人的自发行动,我估计至少一半的同事至今上不了车,正所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差不多在2008年选房,当年底拿到房,第二年就住了。房子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单价2300-2500。130几平方米。总价30万,首付一半,贷款一半。算是在这个城市安顿下来了。
说一点题外话,这个地方当时有多偏僻呢?晚上走在小区外面的路上,经常看到野鸡在飞,冷不丁还遇到过小麂子在跑。
现在呢?天天堵车。
(三)
两三年后结婚,对象有套小房。
60几个平方,学区还不错,至少算是二流学区吧。也花了三十万。一大半是贷款的。两个房子距离很远。
此后四五年里,一直在看房,一直打算换。因为两个房子很远。
前后看了几十个楼盘,都没买成。主要还是因为太穷。太犹豫,不坚决。
其中一个楼盘,非常有名,叫就它M盘吧。从2014年的中秋节看起,一直看到2018年,还是卖不起。毕竟2014年那时候二套房首付要六成,总价不高也买不起。后来虽然松动了,但总价上去了。
这辈子估计都能清楚地记得:2014年中秋节的时候,M盘单价是8150。八月十五嘛。现在呢?要在前面加个4。
(四)
在这个时间里,那个六十几平方米的学区房挂牌出卖了好几次,但一直不舍得卖,一直在犹豫中错过机会。结果在一次次的犹豫里丧失了机会。
最终在2015年12月份把它卖掉了,挂牌一天就卖掉了。
当时就意识到卖便宜了,但是价格是自己出的,怎不能反悔吧。
2015年底,是个奇怪的时机,一轮楼市大爆发的前夜。
过了春节,楼市就爆发了,差不多三个月最多半年的时间,感觉房价翻了一倍。
买我房子的小夫妻,60几万买的。翻个年,房子就能卖100多万了。
他们三个月赚的钱,比我们持有四五年都多得多。
(五)
好在我们也没闲着。
虽然错过了M盘,现在每次一算账,发现至少损失了六七百万(当时204平方米的,才250万,现在接近一千万)。也错过了一个神仙学区房,46平方米,当时二手房也就 60万,现在要260万。
但最终,在无数犹犹豫豫中还是买了三套房,几乎都没什么钱,甚至全家凑起来不到十万现金,也想着买房——都是借一点,再加上比较高的杠杆加持的(当时政策是最低首付25%)。这一轮爆发之后,很快政府修改了政策,就再也没机会了。
三套房子,一套位置太差,到现在几乎没怎么上涨。可以说,最差的区域、最差的板块。持有五年时间后,也挂牌了好多次,终于去年上半年卖了,就赚了点利息钱和税钱(这个教训大家一定要吸取)。
一套太小,50个平方米。小孩上学用的。当初买它是因为距离生活半径近,上学接送方便。现在来看,账面上赚了不少。持有时间4年多吧,平均一年赚了接近一倍。
换了的那套洋房,有院子,是本城的网红小区。一开始是打算终极改善的。但持有四年后,还是在去年夏天卖了,账面上也差不多赚了一倍。
卖了的原因,是因为种种不满意。
(六)
也许是宿命。只要我家一卖房,房价就呼呼上涨。
去年夏天卖的洋房,过了两个月,就感觉不对劲了。到了年底,上涨了一万好几。一套房子,至少亏了180万。
天天看这手里的那点钱在贬值,寝食难安。根本无法休息——同一时间,学区房的价格也在呼呼地上涨,半年时间里,热门房源至少上涨了50%。房东的感觉太膨胀,一个小时一个价。
好在九华山的佛祖保佑,今年4月,在摇号拼手气中,终于摇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新房。算瞬间回血了。
如今,我们这个城,新房摇号越来越难,基本上中奖率只有5%上下。但只要摇到了,至少赚一百多万。所以,很多人都用老爷子的名义来报名,导致了一个罕见的现象,一起参加摇号的人群中,最小的15岁,2005年出生;最大的96岁,1926年出生。
(七)
结论。
A,从投资升值保值的角度而言:
1、 强者恒强。
2、对新房(一手房住宅)而言,首先考虑是城市,其次是区域(板块),然后是品牌和楼盘自身的品质,以及配套。
3、 对于二手房而言,城市也是第一位的,然后是学区,再后还是学区,最后也是学区。
4、 在大一些的城市,二手学区房是按套卖的。不看单价,只看总价这个上车票钱。
以上结论,仅供参考。
B,从自住角度而言:
首套房,(在所在的城市)能上车就好。自己喜欢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