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重兴勅赐宝林 【前言】在黄山市、祁门县文物部门及文史专家没有点校的情况下,我根据祁门县博物馆提供的《重兴勅赐宝林》碑刻拓片进行了认真研究,在碑刻缺损、文字不全的条件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作了比对,力求真实完整、文意通晓,还原了西峰寺的从唐朝肇建,直至明末毁于火灾,清朝康熙丙寅年(1686年)再度重建的兴废历史(这里不包括清末嘉庆年间的移址重建),并将它媲美于齐云山道教、九华山地藏佛教,形成了池、徽地区道教、地藏佛教和如来佛教三足鼎立之势,是非常珍贵的文物遗存。 《重兴勅赐宝林》碑刻拓片 尝闻天下名山大川神圣所居者不胜枚举,即如来相近者新安之齐云(道教)、秋浦之九华(地藏佛教),岁时节旦,远迩呼号,顶礼焚香,日夜不辍,非所谓地灵神显,其感应有如是耶。 予浑都文堂之卥(“西”的异体字)峰上元山,自唐光化年间有五台僧号清素者化身体自文殊,飞锡卓于兹土,法学弘开,神威叵测;涌七级而成塔,光昭碧落;挟九龙且行雨,泽遍苍生,不但□也。 时红巾(元末红巾军)贼变,空中以净水(佛教用语)洒之即退,他有裨于国家者更多,故勅命屡加尊崇弥盛。迨明季亖(“四”的异体字)境靡宁,避难逃窜,男女纷投,神灵有玷,感予弌(同“壹”,即“一”)梦,奔徙他方,今以此为幻也,乌足(用于反诘询问,相当于“哪里值得”、“哪里能够”、“何足”)为信。未几,寺遭回禄(火灾),僧亦云散,田地、山场悉成荒芜,朝廷税敛(税收)罔供,予族累赔(指做买卖损失了本钱还欠下了债)有季(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不得已也。 进议(指向皇帝进呈议论得失的奏表)亦都具呈在县,蒙县主向府申详,上宪批委勘的,著命诸民另觅有道高僧,重具大圣宝殿,使田地无荒,粮赋有备。爰是(于是)通都遍访梵刹,寻菊水石人、山僧月空、师叔普愿徒湛德等,苦参清修,臤(古作“贤”字)作大成,以等迓归(迎接回来)。予斯以月空为住持,数年间龱(“四”的异体字)开成熟、山蓄成林,间诣文堂告于余曰:“茅棚草舍,僧虽所安,神灵未凭。”然欲塐(塑)神像,又先造殿宇,遂叫亱(同“夜”)鸣梆,纠余为首,予愧力微,难以任重。又忽梦老僧身披黄衲,对余言曰:“□□,辞予而去。”今汝为贫,神又荷汝而来,默相扶持,经营何有。予因踴躍(踊跃)从叓(吏),谐(协调,配合)僧遍告十方,一时输心当□□□□人,幸梓匠(木工与匠人)刘正方之荷(担负,帮助),卜丙寅(清康熙二十五年,即1686年)之春,经始中《易》(古代占卜之书)之吉,但工程浩大,予与月空踌躇久之,不无懈怠,□□□□□□两,及众信善随缘助银助工,输榖(谷)输米,未经半载,盛举落成,真所谓墬(地)灵神显,甚感惠世济民,□□□□□□□及无众,而圣朝(这里清朝康熙时期)之加旌(荣誉称号)不在晷据(即轨据,按照当时法定标准行事)间矣。 噫!予浑都之上元也,不翅(啻)新安之齐云、秋浦之九华。 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