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6853|回复: 2

最忆是杭州(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0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最忆是杭州

(三)
义夫义

弘一法师纪念馆

IMG_20210909_112022.JPG

弘一法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
——李叔同



           我在读小学三年级时,大概是秋季开学后不久,因为老师要组织我们全班同学去郊游一次,所以就教我们学唱了这首《送别》歌。
        由于我们当时年龄尚小,老师对歌曲的简谱还没有教过,至于歌曲的五弦谱,更是不知所以然,所以,老师仅是把这首《送别》的歌词抄写在黑板上,然后挥着教鞭,逐句教我们学唱,而对这首歌曲的作者李叔同,也没有作过多的详细介绍。虽然我们当时年龄小,但是我们都非常喜欢唱歌,对这首《送别》里的歌词意思尽管理解不多,一知半解,但对这首歌的优美动听的旋律,却是非常喜欢,很快就学会唱这首《送别》歌了。在去郊游的路上,我们一边大步前行,一边反复高唱着这首歌。哈哈,当时我们同学是多么地开心啊!
        后来在下放当知青时,经常在面对夕阳西下时,放声歌唱这首歌。并了解了这首歌的作者李叔同的创作背景。
       《送别》歌词是李叔同写的,而其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同时,知道了李叔同,就是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他的俗名叫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开元寺。弘一法师的灵骨部分葬在泉州,部分葬于葬在杭州虎跑(寺)公园。
       今年端午节期间,受兄长之邀请,前往杭州市过节,节后第二天,我就特地前去杭州西湖虎跑(寺)公园拜访。李叔同弘一大师纪念馆,建于1984年,室内有三个部分陈列着百余件李叔同生前的实物(书法)展品。
        站在弘一大师纪念馆大斤,面对着弘一大师的塑像,我心里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年的李叔同,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一个满腹才华的知识名人,在他38岁正当盛年之时,为什么要抛弃一切,离开妻子和孩子,义无反顾地皈依佛门呢?当我读到了李叔同在出家皈依佛门前,写给他的日本妻子一封信,似乎知道了答案。


       诚 子:
       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在身边一切事务上我已向相关之人交代清楚。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诉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
       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光华的佛国,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相逢吧。
     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叔同戊午七月一日


IMG_20210909_112047.JPG


李叔同皈依佛门


        很多年来,在我的心目中,李叔同就是杭州那个决绝、冷酷、看破红尘、心如死灰的僧人形象。很多年里,我也一直视皈依佛门为一种不负责任的自我逃避。在我不了解弘一大师的事迹,也不了解弘一大师是什么样的人时,我曾对其舍弃妻子孩子出家的行为很不认同:一个人连自己的妻子、亲人都不顾,能是什么样的人?这是逃避做人的责任。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他在出家前曾预留了三个月的薪水,将其分为三份,其中一份连同自剪下的一绺胡须托老朋友杨白民先生,转交给自己的日籍妻子,并拜托朋友将妻子送回日本。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弘一大师内心的柔情和歉疚以及处事的细心和周到。
       另外还有一点,李叔同六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母亲是父亲的小妾,由于孤儿寡母这个缘故,他在家里感觉非常压抑。而在他母亲逝去后,他更是感觉孤独痛苦。
       而当时的社会,正值清末民初,社会黑暗,满目创伤,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他虽然学富五车,却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惟有皈依佛门,追求佛家之大善了。
       纪念馆大厅内有一架智能电子琴,如果你懂得《送别》的曲调(乐谱),用手指以次按摁,优美动听的旋律《送别》的曲调就会响起。我反复弹奏着,一遍又一遍的认真仔细聆听,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脑海里呈现出《送别》歌词里所描绘那一幅幅感人的送别画面。......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弘一大师俗姓李,名文涛,字叔同。1880年即前清光绪六年农历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赴日本研究西洋画及钢琴音乐,改名岸。同时又在东京创办春柳剧社,自任旦角,别字息霜,后该社迁回上海,此为中国话剧之先声。三十一岁返国任太平洋报文美杂志编辑,后改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师,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师。三十八岁即1918年,蒿目时艰,披度入山,皈依杭州虎跑寺了悟上人,法名:演音。号:弘一。1942年10月13日即农历九月初四,在泉州温陵养老院圆寂,享年六十有三岁。


IMG_20210909_112009.JPG


弘一法师圆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
——李叔同

IMG_20210830_093848.JPG

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绝笔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悲欣交集

这四个字包含了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1-9-14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弘一法师临终绝笔“悲欣交集。”这四个字,确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总结。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4-10 1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