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2682|回复: 0

[风光] 【大美牛头山】第四期《“盘松岭俞家”之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2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微信图片_20211022142314.jpg

“盘松岭俞家”之传说
(民间故事)
作者:陈宽美

说起“盘松岭俞家”,就连当地人的年轻人都知之甚少,但要提及“瓦窑咀俞家”,却妇孺皆知。其实,这两种称谓都是对贵池区牛头山镇长林村丰胜村民组的雅称,只不过时代背景差异罢了。

微信图片_20211022142407.png

到过此地的人都啧啧称赞,这是一块仙居之地。

整个村庄燕窝形,三面环山,前面临湖。湖的尽头是五龙山,山呈笔架形,相传是地藏王菩萨修行道场的首选之地。

据俞氏家谱载,俞氏一世祖初来乍到时,林木蓊郁,秀色可餐,但见岭有奇松,胸围合抱,冠高数尺,虬枝突兀,树干呈S状,长弯短弯,细辨之有九十九道弯。先人便以“盘松岭俞家”为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多年的拔草开荒,繁衍生息,安居乐业之后,俞氏先人动了修谱和建造宗祠之念。

于是,广发招贤帖,招纳能工巧匠。忽一日,村中来了一位壮汉,但见其身材魁梧,面庞黝黑,须眉皆长,眉宇间透出睿智和善良。他毛遂自荐,愿做建造祠堂之工匠。

从选址到选料,他亲力亲为。族人奉为高师,待为座上宾,每日奉呈佳酿,佐以珍馐美馔。奇怪的是,高师忙忙碌碌,却丝毫不见宗祠的影子。族人一头雾水,但不以为然,只管尽东道主之谊。

微信图片_20211022142429.png

忽一日,发生了奇迹。一夜之间,整栋宗祠横空出世,仿佛海市蜃楼,让人目不暇接。

祠堂设为九进,后有跑马楼。东西两边为阁楼,供族人居住。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廊柱环通,行者遇雨畅通无阻。朝门前,月池两边曈水沟通往门前之湖(旧称汇发湖),族人甚感欣喜。待寻高师,高师已无影踪。族人疑为鲁班现身,遂引宗祠为傲。

光阴荏苒,平静的生活再现微澜。话说春日的一天,一位风水先生路过此地,便觉风光旖旎,贵气冲天。他来到俞氏宗祠,环顾左右半晌。长辈先生见状,便请其察看风水。大师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长辈先生再三追问,他才和盘托出,我只要将你们的宗祠的朝门移上一个方向,保准俞门人丁兴旺,财源滚滚,官运亨通。不过,我的双眼会因此而盲。你们俞氏要厚养于我,三餐无饥,日日金盆洗脸,天天银盆泡脚。长辈先生捻须应诺堪舆师之条件。

古语曰,泄露天机,必遭天遣。

风水大师自知劫难难逃,自从双目失明之日始,就由俞氏族人轮流供养,而俞氏一门真的是盛况空前。丁财两旺,达官显赫。传说先后出了九十九顶朝廷乌纱。冥冥之中,这又应对了盘松岭上那奇松的九十九道弯。

每逢佳节探亲,红顶座骑九十九,皆由仆人赶至“百马场”放牧。“百马场”位于与殷汇镇接壤的葫芦井,面积几百亩之余,绿肥草茂。长辈先生为了炫耀门庭,购得一驴,混入其中,故而坐实了“百马场”之名。

兴盛的远不止这些。村庄左侧青龙咀,口吐清泉,四季潺流不息,族人造亭建坊,汲泉酿造,酒香绵远,甘醇悠长,此地后称之为“酒锅香”。

微信图片_20211022142446.png

在青龙咀以北,俞氏族人又筹建了一个木榨油坊,由于油质亮稠而清香,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慕名而至,“油榨”之名由此诞生。

再沿“油榨”靠北,俞氏族人又建了一个窑厂。窑厂烧制的小瓦,火色清纯,敲击有音,叮珰作响,来此订购的农家络绎不绝,一时,声名鹊起。此地便派生出“瓦窑咀”之名。

显赫的世家,昌盛的作坊,声名远扬的窑厂,着实让俞门一族独占鳌头。喊惯了“瓦窑咀”,人们竟然忘记了“盘松岭”。“瓦窑咀俞家”便以桃代李,沿袭至今。

红极久了,俞氏后人中难免有人淡忘祖先的遗训。据说,俞门有一寡妇,因其家道贫寒,劳力不济。轮她供养风水大师时,每天用木盆让大师盥洗。家里晒稻时,在大师的手腕上系一细绳,以此驱赶麻雀。大师甚感不悦。

微信图片_20211022142502.png

一日,大师的儿子寻父至此,知父境遭,也颇感不快。于是,父子二人生出一计。

大师让儿子找来长辈先生,并告诉他,若要俞门发扬光大,锦上添花,只要稍微改动一下朝门向水,把天池沟的青石下面的弯丫鱼(黄骨鱼)让他食下便可。

长辈先生信以为真,逐一照办。

谁知,大师食下黄骨鱼后,双眼渐渐复明。尔后,悄然隐退。

巧合的是,俞门在外官员至此相继没落,其子孙也名落孙山,一个个丢魂落魂,失去了如日中天的光环。

若干年后,有一位白面书生云游至此,初见岭上奇松,叹为观止,遂取画笔摹之。待书生离开数日,人们发现奇松自上而下,流年枯萎腐烂。俞氏后人认为,许是那位书生摄走了奇松的魂魄。

至于鲁班建造的俞氏宗祠和跑马楼,也于1944年前后,被日寇焚烧。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幸存的西边三间阁楼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拆除。

传说乃口口相传,难免杂糅迷信色彩,但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无疑的。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俞氏后人告诉我,新时代,他们谨遵祖训,厚德载物,诗书绵长,勤善为本。在各条战线上,都有为国建功立业,光耀门庭的记载。

如今,站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之上,洗尽岁月的铅华,己然不见古时之踪迹,所有的传说都已淡出人们的视野,走进历史的记忆。

赏心悦目的是农家幢幢新楼,通衢的水泥路以及道旁的红叶石楠和新建的篮球场,还有健身器材……

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俞氏父老乡亲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感党恩,颂祖国,人人都找到了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来源:大美牛头山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4-6-16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