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31033|回复: 14

怀念父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3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转眼间,我亲爱的父亲已离开我们近三十年了,三十年间,父亲的音容笑貌仍时刻在脑海中荡漾,父亲的谆谆教悔无时不在警醒着我的一言一行。
父亲名讳象郡,字济舟,号学功,生于1936年4月29日,1992年4月26日因病离开了我们。
   父亲的一生是悲伤的一生。在他19岁那年,我的爷爷被人陷害而遭囹圄之灾,从此杳无音讯。自此一个还未成年的他,既要承受失去父爱的痛苦,又要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更要承受着爷爷遗留下来的历史压力。听老辈人说,我的爷爷是一个勤劳治家温恭善良的人。因为过去家里穷,弟兄多,他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作,养家糊口。只到有一年,他捕捉到市场契机,在当地收购了一批麻,贩卖到芜湖的市场上,自此而发了一笔小财。他用的做麻生意赚来的钱,在家里买下一亩三分的自有地,自耕自种。可谁也无法想象,这一亩三分地不仅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反而在不久到来的土改中,被划为了“地主”。可能令我爷爷死不瞑目的,除了不明不白受到诬陷暗算而走上了不归路,更让他无法明白的是经过千辛万苦而置得的一亩三分田不仅没能改善家庭生活,反而给子孙带来了多年阴影。据说我爷爷的不测与我奶奶的多嘴多舌有关,所以我父亲至死都将这一切的怨恨记在了我奶奶的身上。
   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我们兄妹五人,那时全家老少八口,全靠父亲的勤劳耕作而养活。记得农村刚分田到户,我们兄妹都还小,且都在学校里读书,全家十多亩田地,主要就靠着他一人耕作,我们只能利用节假日帮助在田地里干点杂活。我印象最深的是夏天的双抢,双抢是一年中农村最忙碌的季节,也是最酷热的季节。抢收抢种,前后也就十来天的时间,要将早稻抢收完后赶在立秋前将晚稻插下去。记得那时候的双抢,父亲总是早早安排,早上天刚亮就将我们几个小孩喊起来,母亲已将我们的早饭烧好,吃好早饭,我们就带上镰刀,抬上打稻机,挑上稻箩,趁着朦胧的月光就赶到田里去割稻了。我家小孩多,虽然力量簿,但做起事来也不输大人。六七个人在稻田里,先割稻,一人一排,一排一米多宽,面朝黄土背朝天,左手握稻禾,右手挥舞着镰刀,从右到左,一行一行地将稻禾割倒,并将割倒的稻禾整齐地堆成一堆堆的稻把。从东割到西,再从西割到东,两三个来回后一亩田也就割完了。割完稻禾,我们就分起工来脱粒打稻,两个大的踩打稻机进行脱粒,小的搂稻把,剩下的在后面捆扎稻草。我那时大些,脚踩着脱粒机,听着机器发出有节奏的轰呜声,接过弟妹递过的稻把,将稻头送向飞转的脱粒轮上,左右上下翻转,再将脱好粒的稻草抛向边上。而父亲这时的主要工作就是我们小孩干不了也是最苦最累的活,畚稻和挑稻。父亲理着平头,赤着胳膊,披着一条大白老布汗巾,躬着腰,头伸进脱粒机的谷柜里,呼吸着那呛人的脱粒灰尘,两手不停地将谷柜中的杂草稻头清除干净,再将稻谷用畚箩畚进稻箩里,一担担地将稻谷从稻田里挑上岸。脱完稻谷的稻草,被弟妹们扎成一个个的稻草人,再拖到田埂上站立晾晒,以备冬天的牛食。就这样,当别人还刚吃早饭准备出工时,我们家在父亲的带领下,趁着早凉就将一亩田收割完成了。割完稻后,我们回家休息一会儿就去田里拨秧,准备下午的插田。而父亲此时却忙碌着去做田,牵上家中的老牛,带上犁、耙等耕田农具,开始对刚收割完成农田进行犁、轧、耙,深耕细作。中午正热的时光,我们就都在家里休息,享受着那茅草屋泥土墙带来的阴凉。一般要到下午三四点钟,父亲才能将田做好,此时我们就又开始全家出工,到田里插田,象割稻时一样,一人一排,一排过去,原本灰白的泥田倾刻变成了一片片绿油油的稻苗。那时别人家都非常羡慕而惊奇,象变戏法式的,早上一亩田还是金黄色的稻谷,而到了晚上已变一片绿油油的秧苗!春秋季节,父亲不仅在队里所分的旱地里种上山芋、芝麻、苎麻、油菜之类的农副作物和经济作物,还在荒山边开荒种地,以弥补家用。正是因为父亲的勤劳,在最困难的年代,我们一家人虽然不富裕,但却也过着衣食无忧的太平生活。
父亲的一生是聪明睿智的一生。父亲并没有多少文化,只读过几年私塾,然而他却能写上一手好字,在我小时,曾见过他用毛笔在那种打着竖格线的黄色书写纸上用小楷记着工分和日记,字迹工整,遒劲有力。
在我朦胧的记忆中,父亲还是一位吹拉弹唱的能手,家里曾存放有一把精致的二胡,在六十年代农村戏班唱戏时,父亲主演包公,硬是将包公演的栩栩如生。只可惜,由于生活的压力,从我记事后再也没有见过他拉二胡唱戏了。
在农村乡下,父亲算是一位多能手,他不仅农活干的好,还能盖上一手好草屋。过去农村很穷,能盖的起砖瓦房的很少,很多家都是用粘土砌筑的土墙,用稻草或芭茅盖的草屋。这种屋虽很简陋,但总能遮风挡雨,且冬暧夏凉。唯一的缺点是,盖屋的茅草容易腐烂,每隔两年就需进行重新翻盖。盖草屋看视简单,实则不易,一般人盖不好总容易漏雨。父亲是村里几个会盖草屋的能手之一,每当哪家的草屋需翻盖了,总会请父亲帮忙,而父亲也乐意助人,娴熟地将一层层的稻草从下往上平整地铺好,一层压实一层,簿厚均匀,最后盖好屋脊,用草绳从一边的屋檐椽子拉到屋顶,再拉到另一边屋檐椽子固定,把屋草捆绑结实,防止被风吹掉,父亲盖好的草屋是很少漏雨的。
父亲最拿手的就是厨艺了。过去农村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也没有现在各种千奇百怪的调味品,可父亲却凭着他精堪的厨艺,用着最原始的食材,使用着柴火锅灶,就能烧制出一桌香甜可口、色香味俱全的精美食品。最简单的大米饭,他也能靠控制好火候、时间和水份,烧出一锅松软可口的香喷喷大米饭。而那个红烧肉经过他的精心调制烹饪,乌亮透明,油而给腻,入口即化。在生产队时,无论是集体出工到东南湖种田、打湖草、跳圩埂,还是在家里集休打平和聚餐,乡亲们都喜欢吃他烧的饭。后来村里做喜事办酒,也就都自然而然地请他做厨师了。改革开放初期,父亲曾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利用他的手艺,到贵池城里开个小吃店,可惜因当时家庭条件限制,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父亲除了厨艺精良,他做的各种小吃也是非常的美味可口。每逢过节,端午裹粽子中秋打糍粑,各种美味食品总让孩子们垂涎欲滴。每年的腊月,父亲就开始忙着各种年味,打豆腐熬米糖,做着各种糕点糖食,忙的不亦乐呼,把并不富裕的日子打造的红红火火。
父亲的睿智更在于他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他对孩子的爱总是默默地用心去爱,却从不表现在外表,关爱但不溺爱,疼爱但却不失严律。他的一脸严肃,以至于我们几个子女小时都怕他。我小时家教最多的就是不许在外闯祸惹事生非,要好好读书。当时即使在外受到欺负,当别人来告状时,他总是先责骂自已的孩子,甚到一顿鞭打,也至于后来无论在外受了什么委屈,只好憋的自已的肚里,不敢告知家人。那时家中有五个孩子,而就他一个主要劳动力。当别人都将长大的孩子读上几年书就拉回家帮助干农活时,可他坚决不干。只要你愿去读书,能读书,他哪怕再苦再累也要逼着你去读书,他深知,在当时的农村,要想走出大山,走出农村,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我的五个兄妹,没有一个是他主动从学校拉回来而辍学的。虽然后来家庭条件确实有限,当弟弟妹妹不愿读书时他就没有再三强求。他觉得这辈子最遗憾的是没有让老二读多少书,眈误了他的前程,直至病危期间,仍是心有愧疚,几次告诫我以后要照顾好弟妹,要善待老二,有条件时要尽力多帮帮他,因为老二为家庭付出的太多。
       1991年秋,我刚从学校毕业上班不久,父亲说他有些不舒服,想到医院看看。父亲从来都是小病硬扛不轻易花钱看病的人,我知道可能问题严重了。果然仓天无眼,到医院一查,已是恶病在身,我当时就躺下来了,感觉整个天都要蹋下来了。当医生告知我目前无药可治,仅开了点维他命类安慰药带回家,他居然告诉我,这个药吃后好多了。当我听到这话,明知他是在安慰着我,可我的心在滴血,为自已无能为力去救父亲一命而滴血!第二年春夏之际,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此再也没有父亲了,衰哉!
                                                                                                                                        20121023
于清溪中畈柯老宅

2345_image_file_copy_1.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1-10-23 21:4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0-23 22:1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挑你毛病了,我就想了解一下那个名,字,号是怎么一回事。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3 22:2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心圆 发表于 2021-10-23 22:13
不挑你毛病了,我就想了解一下那个名,字,号是怎么一回事。

民国以前出生的一般人都有名字号,名是出生时父母起的,一般带有辈份,过去只有长辈才可直呼其名;字是成人后起的,叫冠字,一般别人称呼的都是字;号是自己起的小号、别号,一般直称。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0-23 22:40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情实感心灵之作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0-23 23:2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平实而饱含深情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4 08:3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天下 发表于 2021-10-23 22:40
真情实感心灵之作

谢谢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4 08:3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ky970418 发表于 2021-10-23 23:21
语言平实而饱含深情

谢谢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0-24 09:2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亩三分地怎么可能是地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4 12:3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楼居士 发表于 2021-10-24 09:24
一亩三分地怎么可能是地主

那是一段特殊历史,不作过多议论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0-24 13:0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父爱如山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4 21:0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0-25 05:1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楼居士 发表于 2021-10-24 09:24
一亩三分地怎么可能是地主

各地划分标准不一,是有这种情况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0-25 20:3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名有字有号,还讳,这可不简单啊,赶得上皇亲国戚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23:1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尔尔 发表于 2021-10-25 20:35
有名有字有号,还讳,这可不简单啊,赶得上皇亲国戚了。

看过家谱的都知道,过去老百姓都有名字号,讳只是对过辈长者尊重而也,哪有皇亲国戚才避讳?墓碑上也都这样刻吧“Ⅹ公讳x"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4 08: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