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31533|回复: 21

南原的人文历史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南原的人文历史文化
郑素明
       南原,今名洪方,位于安徽省东至县仙寓山西麓,是我的故乡。
南原村.png
       据《建德县志》卷之二《舆地山川》记载,良禾岭(今仙寓山红旗岭)在县东六十里,通祁(祁门县)、浮(浮梁县)。卷之三《舆地乡镇》记载:“南原村位于县东六十五里。”而东至县是1959年由东流、至德两县合并,取其名首而为东至,县域西北部为原东流县疆域,临江,属于平原丘陵地貌;东南部为原至德县疆域,居山,属于山野森林地貌。而至德县在清朝以前称为建德县,后因与浙江建德县重名,于民国时期易名为至德县。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革命烈士,取在此牺牲的洪脉孝、胡柏方姓名中的各一字命名为洪方,因此南原又是革命老区,徽州工委所在地。
徽州工委.jpg
       南原除了八大自然景观之外,还有南原郑氏建立起来的昭明祠、青松桥、青松庵、石门溪、石舟阁等人文景观,柳林堰等水利灌溉工程等,呈现的是一派小桥流水、田园牧歌的美丽家园景象。
仙寓山.jpg
       一、昭明祠
       《建德县志》卷十六《人物流寓》记载,梁朝昭明太子箫统,字德施,武帝长子也,爱池阳山水,遂寄息焉。尝至建(今东至县),有手书“隐山寺”额,今各乡多立祠祀之,见古迹。
昭明祠.png
       因此,做为人文重地的南原必建有昭明祠,用以祭祀酷爱读书的昭明太子箫统,以倡导读书之风气。据《建德县志》卷之九《祠祭塚墓》记载,南原昭明祠在县东五十里石门溪,郑三俊联云:“松际半溪垂早月,石门中路入疏钟”,好一派晨钟暮鼓读圣贤书的意境。
       二、南原郑氏统达祠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任桃源县丞的郑志达(南原郑氏81世)倡导率领所有七位堂兄弟建成,因为名字中都有“达”字,所以称为统达祠,正门门额为御赐“天子三问”匾额,左右分别竖立进士、尚书牌坊各一座,正前方有百余座科举题名石鼓,建筑已毁,仅存遗址。除了祭祀以外,还是宗族议事、子弟教育的场所。
IMG20200104135008.jpg
       祖郑思旭(南原郑氏89世)在《读书吟》中写道:晨钟敲便起,霜重不开门。炉红拭几席,水暖净壶冰。沐竟展卷读,疑深逐句寻。古人未见我,我思见古人。自得匪耳食,劳我真精神。血花呕盈斗,苦茗啜数升。寻得孔颜乐,梅花天地心。说明郑氏子弟读书是非常用功和刻苦的。
a2e539c625723e3c26086aacee7baaa0_170857i68wbpljlaxauzf6.jpg
       其又在《夏夜宗祠阅族中诸子会课》中写道:“几阵寒芒绕栋楹,雄才伯仲费评衡。无花眼力推前辈,有价文章让后生。轼辙谩夸苏氏子,机云不羡陆家名。灯前搦管丹黄遍,拭目宗祊彩凤鸣。”说明郑氏子弟不但要努力学习,还要接受严格的考试。
       三、青松桥、青松庵
       《建德县志》卷之四《营建桥渡》记载,青松桥在县东六十里,郑扬(南原郑氏84世)。卷之九《祠祭寺观》记载,青松庵在石门。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郑正义(号石门,南原85世)在此植松树四棵,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郑三俊(号玄岳,南原郑氏88世)为此题写《石门四松》并序原委,以纪念先祖,激励子孙。
青松桥.png
       序曰:“余七世祖才公(郑才,南原郑氏82世),笃行好义,乡称善士。尝作训语诫子孙曰:‘善似青松恶似花,松常冷淡不如花。忽然一日严霜至,只见青松不见花。’语载郡邑善人志中。夫华态易歇,强梁难久,惟善可永恃。汉昭烈(刘备)有言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心无不善者,若使父兄有教训,耳目有观感,非甚下愚,当知兴起。余缅怀祖德,因以青松名桥,又以名庵,将令往来观者,羹墙如见,或亦风教之一,助云石门四干挺异,人以为瑞效子美,作《四松》咏纪之。”诗曰:“子美夙称诗,草木留家句。四松每不忘,时复见题署。岂其忧斧斤,尝怀千秋惧。忆昔吾先公,善行标邑志。列植松与花,善恶俨相配。悠然冷落姿,负与众芳异。迨其岁寒时,朝槿何足恃。天道昭休清,男儿重志气。节坚道俞贞,高下罕可俪。吾宗敬桑梓,训言誓无悖。结意在青松,时时交相励。崛哉石门西,老松何苍翠。一本合几围,四枝挺奇瑞。南北与西东,亭亭良可贵。鹳鹤栖应止,众禽纷自避。人仰青松歌,里怀通德义。名桥亦名庵,来往书襟佩。触目拟参前,勿俾先懿坠。”
青松庵.png
       据《建德县志》卷之十六《人物方外》记载,明末高僧支可,字以行,湖广人,善诗,工大书,自署江上粥饭僧(只吃粥饭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为僧人自谦之词),闻郑冢宰三俊,披缁衣来访于青松庵,相持痛哭而去。支可去世后,郑三俊、郑三谟分别题诗纪念。
石门支可僧人.png
       郑三俊作《挽江是人》诗云:“数行酸泪几年余,今日为君尽扫除。桃英欲谢杨花起,底事空劳叹子虚。”
郑三俊、郑三谟挽江上人诗.png
       郑三谟作《挽江是龙》诗云:“文章已矣散空沤,意气潇然归玉楼(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僧人升道极乐世界)闻道遗书免别付,传来绝笔好珍收。”
       四、龙池洞
       龙池洞,又名石室,位于安徽省东至县葛公镇仙寓山之麓,是仙寓胜境之精华。据《池州府志》记载:“良禾岭(今仙寓山红旗岭)在县东四、五十里,岭下五里许有龙池洞,高敞如室,石池三悬瀑,下注如匹练然。”
池州府志龙池洞.JPG
       郑三俊的学生、一代宗师黄道周曾作《龙池洞赋》云:“建德郑老师尝为道周言其山房石室之胜,窅窱周迥,坐数千人。出览环除,匠礐如砥,天凿三池,递承飞流,簾舒升临千丈之余。每有烈风、喷雷,駥如龙搏。沙石颠蹶,了无碍处,陨盂逸觞,又漏其下,乃知潜沱满井,未足为奇;水注山经,古难悉罄。”可知龙池洞之幽深、高敞,且神秘莫测。
       郑三俊《游龙池洞观瀑布》诗云:“杖藜行拾级,散步过林烟。因探石龙窟,随观瀑布泉。春残花事少,兴老酒怀颠。何日来悬耜,孤吟更上船。”读之而起神往之心。
       郑三俊的学生刘中藻为了效仿恩师“龙池奋迹”,在家乡福建福安觅得一洞,名为“龙池洞”,并和诗《龙池洞观瀑布》明志:“万壑通幽处,悬岩斗水开。断云随鸟云,飞瀑卷山来。难劝雷霆静,惟闻风雨哀。遐心思穴石,满种一峰梅。” 充分体现了他们师生之间相同的忠君爱民的报国情怀。
       郑三俊归隐家乡后,作《宿龙池洞》咏怀:“朝看瀑布如飞雪,暮听雷声自眉睫。栖鹘时鸣涧草边,四山凛凛风飕烈。凄切常闻夜雨声,光怪欲发青粼血。曈曚日出已三竿,山中犹自云雾结。云深那识隐苍虬,雾散方知豹彩别。何时结社三池间,清心日远尘氛绝” 乃知此洞有景色逐游、物我相忘之境;林泉交映、仁智独得之势。
       建德名士江桐因此作《龙池洞赋》叙述,“龙池洞为北岳之降,神据南原之胜,概苍生系望,久占龙在,泥蟠绿野,迥车未见,鹤归华表。今者桃源难觅,谁为问津,柳宅空存,只余荒径。”感慨历史变迁,世事沧桑。故余欲将其发于史,而闻之于世,使受知者众。
       五、石门溪、石舟阁
       据《建德县志》卷之二《舆地山川》记载,石门溪在县东四十里,有大石高十余丈,阔数丈,光峭(光滑,且又高又陡),屹立如门。
石门溪.png
       孔尚豫作《归舟次石门》诗云:“家山送水向湖流,湖上归人恰倦游。水为恋乡犹附石,山如招客解回头。萋萋灌木方鸣鸟,每每原田正趋牛。为喜慈颜将咫尺,逢人且莫话衷愁。”
石室怀古.png
       柯栋作《石室怀古》诗云:“草树萋萋涧冷如,逸情偏自恋幽居。山容璀璨清漳赋(指郑三谟任高州知府为国捐躯),云彩离奇石室(郑三谟,号石室)书。劲节千岩争掩映,高文万木与扶疏。祗今惆怅寻焦鹿(典故,借指梦幻),萝影苔痕满旧庐。”
       据《建德县志》卷之九《祠祭寺观》记载,石舟阁在县东五十里,有石横枕锦口(锦溪,发源于同春村),头昂数丈,孤树高撑,郑端(南原郑氏83世)构楼其上,与舟无异。郑三俊为此撰写《石舟载道斋记》,以阐述天地万物之哲理。
       记曰:“莲子(莲子山)之麓有怪石兀踞,首倚苍岩,尾傍清溪,仿佛舳舻横锁。石顶上老树无枝而翠萝高系,时而云烟缭绕,宛如片帆出没,即先子诗中所谓‘藤依老干悬青缆,烟笼新枝掛绿帆’是也。舟上旧有危阁,今复傍舷构楼三间,䟱廖洞达,俨若蓬窗。余每于课徒之时,凭栏眺望,可以凌波倒影,未尝不叹命名之意良不虚也。客乃有叩余者曰:‘舟所以载物,故争名者载书剑,赚利者载珍宝,泛湖者载茶铛酒榼,即世外人亦有满船空载月明归之句。此石舟也,将奚载?’余应之曰:‘载道!’客曰:‘子业是,则道在,否则奚载?’余曰:‘固矣哉!客之言道也。’ 今夫两闲皆斯道之所充周,万物皆至道之所扬诩,时者山山,即道之敦良也;流者水水,即道之沦浃也。时而天光云影,徘徊与共,则道在源头。时而鸟语花香,天机目发,则道在枝头。他若晨钟暮鼓,倡兴梵音,响杂木鱼,发人猛省,虽非吾儒之要道,亦道其所道也。是故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学者苟会心不远,则目击道存,文何必濂溪(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图横渠(张载,北宋哲学家)、铭邵子(邵雍,北宋哲学家),皇极沾沾焉。据幽抉奥,而后谓之载道也哉!客乃唯唯而退,余因次第其言以颜吾斋。”
       六、石门仙女
石门仙女.png
       据《建德县志》卷之十六《人物方外》记载,郑冢宰姊丈(郑三俊姐夫)李以扬(有误,《李氏宗谱》载为李君扬,字图南)一日度岭,遇仙女携小鬟(古未婚女子梳成环形的发卷),衣饰靓丽,呼之唱和,别时赠诗一联云:“柳带愁销三月雨,草茵恨减一时春。”
       七、诗词联社
       据《建德县志》卷之十六《人物方外》记载,僧通岩,字体真,贵池人,形如病鹤,祝发指断发、削发出家为僧尼于仙寓庵,修行高杰,通禅工诗,孔相国贞运常荐之杭太守,因阅藏天竺(诵读过唐僧西天取得的佛经),两渡南海(东南亚一带的国家),礼普陀后驻锡玉峰(在东至县城驻地梅城),与孔德载、郑稚默(郑思昱,郑三俊长子)、江武子联社,所著《龙溪诗律》,饶有奇气。
石门仙女.png
       1644年底,孔尚蒙为父亲孔贞运请恤,特赴南原请教郑三俊,临别赋《请恤别郑太宰公》诗一首,表达深深的敬意!
孔尚蒙请恤别郑三俊诗.png
       诗云:“兰鹢葱鹙(船的美称)发玉峰(东至县城边的玉峰山,山下有尧渡河),花鸣洛社(欧阳修、梅尧臣等在洛阳时组织的诗社,这里指郑三俊组织的巢云诗社,被弟子门生称为影庵先生)式仪容。遥瞻振鹭(比喻在朝的操行纯治的贤人)趋宸极(帝王),珍重谈犀挹钜公(请辞归隐,告别皇帝)。合橹声齐和玉振,开帆远影怅萍踪。珪璋一代知谁问,杖履东山(借指归隐地南原)兴正浓。”
九天仙寓.jpg
       今天的南原已经是安徽省东至县唯一一处4A级风景区——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以其优美的风景和独特的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寻幽访古。为此,特赋诗《南原怀古》以纪之:“南原青松(郑才的青松诗)暗百花,一池中间胜诸家(龙池为南原文化之文脉及郑三俊的影庵思想)。梵声已过留寺名,僧亦归去传法袈。”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21-12-17 14:3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7 15:3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功夫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7 17:5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7 18:45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7 19:2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8 05:4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悠久,生生不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8 06:4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8 08:1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好,学习了新知识。若洪方与石台考坑路修通,那绝对利于两处乡里民生。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8 08:4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8 11:2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洪方。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8 11:3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鹅们枞阳人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8 15:5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8 19:07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知道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8 20:2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断云随鸟云?好文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8 20:2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断云随鸟云?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9 00:3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的地方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9 07:1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1-12-19 07:2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历史文化 传承先辈经典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4 13: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