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救陈子壮疏 郑三俊 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 【前言】1635年11月礼部右侍郎陈子壮上《宗才换授》疏言,皇室宗亲子孙和郡王藩王子弟不得通过考验授予官职,应与常人一样通过科举考取官职,并提出五不可的主张,遭到了众皇室宗亲和藩王的反对,被弹劾下狱。1636年正月任南京吏部尚书的郑三俊疏救陈子壮出狱,提出了“天下万世亦若鉴之”的观点,相信历史最终会做出公正的评价,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其为民、为国、为天下的公忠精神。 (郑三俊《救陈子壮疏》) 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南吏部尚书郑三俊疏救陈子壮曰:窍惟帝王从来举动往往度越(超越)寻常,非臣下所易窥测。故凡人臣有未圣虑而妄触天颜者,恶的无罪(怎么能说没有罪呢)?独其不敢欺本心、不敢欺君父(皇帝)之一念,则真可天日对而鬼神质耳(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明主嘉其心之忠,每不咎(怪罪)其言之戆(刚直),即言有未当,亦往往虚受(虚心接受)而优容(宽容)之。 (郑三俊《救陈子壮疏》) 昔高皇帝(朱元璋)尝谓侍臣曰:“人君深高位,恐阻隔聪明,过而不闻其过,必有献替(即献可替否。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之臣、忠谏之士日处左右以拾遗补阙(弥补疏漏或失误)。”言而是也,有褒嘉之美言,而非也无谴责之患,故人思尽竭其忠诚,无有隐讳于都哉,悬鞀鼓铎(指听取臣民意见)之上轨矣。 我皇上纳谏如流,何曾有厌薄(厌恶,鄙视)谠言(正直之言,慷慨之言)之意。昨者(昔日)宗才换职一事(1635年11月,陈子壮上《宗人换授》疏反对皇族皇室子孙、郡王藩王子弟未经科举而考验授官,遭到诋毁下狱),寓贤贤于亲亲之中,睿虑厚口(皇帝的思考和天子之言)渊微(深沉精微)。礼臣(礼部右侍郎)陈子壮未及仰体而辄效愚狂(愚昧狂妄),一切语多切直(恳切率直),似于过激,皇上恕而罪之,何敢置喙(参预议论)。乃臣等微窥圣慈,知皇上必不终斥子壮,而还望皇上之即释子壮者,正以其不敢自欺、不敢欺君父之一念,谅皇上鉴之,天下万世亦若鉴之也。何也?敦睦原关美德,况爵赏(官爵、俸禄和赏赐)出自朝廷,皇上欲换授(酌其才能,通过考验,无须科举考试,直接授予官职)则换授耳,子壮岂不能奉行,惟谨以趋承圣意(严格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不敢稍有违背)。何故鳃鳃(恐惧的样子)焉?为私忧过计之举,而介介(有所感触而不能忘记)作犯颜拂忤之谈哉。想其考古证今,实见列圣约束宗藩(藩王)之意,正为本支百世之谋,如越关奏扰(藩王越关奏扰京师)之禁,王亲任京官有禁,外官交通藩府有禁,盖不胜其难、其慎与襄,在世宗朝(嘉靖皇帝朱厚熜)隰州王府、辅国将军成鉏汙参知州钟奂因举察州县官之请,都御史王廷相言:“国家优礼宗藩,宠以禄秩而不假事榷。”诚有深虑,若挟持有司短长,欲许之纠察州县,是岂祖宗防微杜渐之意,请寝其奏(停止了他的奏疏不用),上(嘉靖皇帝)竟从其言。今子壮所争之事虽殊,其防微杜渐是犹是也,观其言曰:“宁冒昧竭其狂瞽(狂妄的不成熟的看法),无尽诺模稜(棱)欺此心以欺皇上。”一片痴肠,万非得已。 (郑三俊《救陈子壮疏》) 臣等故谓皇上必不终斥子壮,而望皇上之即释子壮也。 臣等窍见皇上广求直言,一时承风(谓迎合上官的意图)向指者纷然并进,皇上且不难破格旌聼(听)以示招徕(招引到自己面前来),岂其以天臣之极思(竭尽心思;缜密思考),抒谋国之危论,感激披陈,有如子壮而不蒙皇上之优容者,是以敢合词恳陈,盖望皇上鉴其心而宥其愚,并宽其泥古之罪,不独为释系之请而已。 (陈子壮《宗才换授疏》) 【备注】陈子壮(1596年11月——1647年11月),字集生,号秋涛,广东广州府南海县沙贝乡(今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年间累迁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政权礼部尚书、永历政权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1647年2月,陈子壮与陈邦彦、张家玉等起兵抗清,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于1647年11月初六日被磔死于广州东郊,追赠番禺侯,谥“文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