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26048|回复: 3

清溪馆记以明土人口述徽道之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4 03:4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增加:1、此文写成后发现李嶠诗《早发苦竹馆》,以解陈灭后道之废否;2、增加东至苦竹山;3、增加三国志之麻保二屯;4、增加《宋书地理志》之今南京到鄱阳、南昌的国道陆路
清溪馆记
清溪馆者,唐之旧馆驿,今不知其所在焉。余于暇日勾稽索隐,觅其源流。自汉末以来,吴地江西颇有交通,至南朝宋,则水陆国道,然知其略而不闻其详焉。及隋唐混一南北,复寂然无闻矣。殆安史之乱,江南自永王、刘展,虽有兵燹少披,然之于北方藩镇割据,则为庙堂之肱股,故朝廷著意经营,自是官道交通复起,料复故道而用之,有清溪馆者在秋浦县,唐刘长卿《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可征。考诸池州明清方志,系于今池州清溪下,余颇为异之:刘长卿贬谪南巴为永泰元年立池州之前事,唐秋浦县城在今殷汇镇石城村,秋浦负龙舒夹而为城,清溪在龙舒河之北,亦为池州之腹心,焉有北向而东南、胡得为秋浦之县界也?某读史之地理,深有“名迁为易、地变为难”之感,复以“因山岭以成道,随风水而聚民”而推原交通,故意以必是土人因文献不足未及详考而谬之也。是故清溪馆者,必具二焉:在秋浦县界处;附近有清溪。推诸长卿时地理,唯今石台县石门岭处为合(为池州故石埭与宣城故太平交界处),泾水古时亦呼之为清溪。
       今见《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储仲君1996)、《刘长卿集编年校注》(杨世明1999)考据颇为精详完备,然于池州之诗,因不知宣城鄱阳沿江之国道、亦不熟池州之地理,其谬显而易见,遂按诸地图以校正,以免谬误流传。先是,至德乾元上元间,朝廷著意经营江南,江南东西二道变动不居,浙西、宣歙饶、江西三道,或时置时罢、或易官名、或所管州县有变,不一一予详。                               至德三年(758)正月,刘长卿摄海盐令,旋罢摄官、还故居、遭贬巴南,复又使牒留置洪州,应不得于乾元元年春所能毕也,独孤及《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为春天事,不得为乾元元年,而应为乾元二年,郁贤浩先生所断是。
长卿使牒留洪州,多在鄱阳、余干与洪州之间一年有奇,且必有冬日(《雪夜宿芙蓉山主人》),《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苏州次前溪馆》笺注、校注前溪馆皆非,前溪馆应在今东至昭潭镇,嘉靖池州府志有前溪铺,当是。前溪馆在饶州鄱阳县界北十里处,李嘉佑《题前溪馆》疑是送长卿事。上诗二注皆为长卿北归之后作,盖笺校二注错会“天南一万里谁料得生还”,显是天南万里之遥,谁能料得能否生还之意,而非自万里之遥底天南,竟然得以生还。浙西观察使于上元二年(即长卿北归年)已迁至宣城,盖无须去苏州重推也。然重推失败,上元元年(760)春长卿将赴南巴有作,至秋长卿方至湖南,有诗多篇。长沙与江西之里程固无须半年之久,盖“将赴”非动身起程之意也。上元二年(761)长卿北归,于今池州域作《北归次至德州界偶逢洛阳邻家李光宰》,又作《北归次秋浦县界清晰馆》,即是馆也。北归于宣城亦有重推,长卿之心情,迥异于苏州重推时矣。疑苏州重推时有作《晚次苦竹馆却忆干越旧游》,此馆集注断在池州,当是,然不得在今之贵池而在今之东至县也,今东至县东南有苦竹山,盖苦竹馆因山以得名耳。至是长卿贬谪岭南时池州域馆驿有三:长卿抵宣城州界(至德县南界鄱阳,即宣城州界也),至前溪馆,经苦竹馆越石板岭入秋浦河西源北上东折石门岭清溪馆,过泾水之清溪入太平县境,由大洪岭、羊栈岭、黄山之北达太平县过泾县到宣城。
   李白之于秋浦,薄游成久留,五到秋浦、三上九华,有诗多矣,若秋浦歌十七首,然不曾有馆驿之诗,盖其民耶?长卿遭贬,虽末班亦行于馆驿之间,是以有作。十年来某于秋浦泾水之上流搜寻自汉末以来江南沿江之孔道(汉末扬州刺史刘繇兵败孙策奔豫章、太史慈为策收刘繇豫章旧部………,其得飞耶[微笑]),三国志麻保二屯,亦应此路上(麻屯疑太平县之麻水,新安志载麻水;保屯疑太平县之柯村)。至南北朝宋书地理志则有京城至鄱阳豫章之国道陆路,核以里程、必经池州域。及隋平陈,料道未废 。李嶠《早发苦竹馆》当是调露元年(679年)作监军平邕岩二州事(今广西之南宁贵港玉林)。于唐不得文献以征,不意于李嶠、刘长卿诗中觅得,殆及永泰年,秋浦县迁于溃口而立州,沿江孔道亦改焉。故是旧道湮没于崇山峻岭之中而无闻矣。某常疑秋浦西源之榉根岭何得为徽道,徽州在清乾隆年前几无山北之地,岂有北向高山而南折?今以官道推之,亦近于理矣。江东由宣城析出池州、太平,其为南强北弱之逆转乎?则孔道亦由山而至于大江也,两宋之际池州领建康(今南京)以均江道,明设兵备领徽宁池太与安庆,其为皖省之源乎?至清为平抑江南,置皖省于江北,江南沿江孔道亦废矣。是故榉根岭唯余徽人出入、今而聚土人口述而谬言为“徽道”,岂非可叹?追本以溯源,为皖南诗路,是作清溪馆以明之,桐城废耒是为记。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2-3-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辛苦!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2-3-7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汉末以来,吴地江西颇有交通…
至德乾元上元间,朝廷著意经营江南,江南东西二道变动不居,浙西、宣歙饶、江西三道,或时置时罢、或易官名、或所管州县有变…
看见先生此文,忽然想起抖音上的”江南“争夺大战来,
一生要强的江西人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08:4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搞着玩,主要当时读《三国志》和很奇怪池州区域的历史记载在唐(含)很少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4-5-1 02: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