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山坡田野遍夭妍。为避免室内聚集,我们池州天力妈妈儿童关爱中心召集主要负责人和骨干志愿者到乌石大山里采茶扑蝶踏青春游。
我的故乡千年古村落美好乡村乌石,位于九华深处山水环抱中,蓝天白云下的山山水水,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乌石毗邻肖坑,名驰中外的“肖坑茶叶”据说富含硒等微量元素。而与肖坑水同源山连襟的乌石,野生茶叶漫山遍岭,生鲜茶草也是清香扑鼻,蜂儿蝶儿缭绕,引村姑农妇成群结队上山采摘…… 向导吴新明是乌石种田能手著名的山里通,多年前我采写的一篇“大山里的气象精灵吴新明”,让他扎根乌石山村几十年如一日观察天象研究气象的故事家喻户晓。多年来我凡有农产品购买和农作物操作都是全权委托。 我们一行十几人跟他上山,有爱美的帅哥美女穿汉服穿旗袍,人手一竹篮,沿途采摘,山歌此起彼落。此情此景,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摄影师钱安庆跑前跑后咔嚓咔嚓忙拍摄。 几次路遇山泉,都忍不住要或蹲或跪,捧起清冽甘美的泉水大口咽下,直呼“好甜好甜”。从小就听我娘说她小时候采茶的故事,天不亮上山,带着锅巴就泉水。因是来自岩层深处,水温稳定,一般都是温乎乎的。母亲生长在九华山下 ,虽然是“地主”的女儿,还考上了池州师范外,但家里家外的十八农艺样样不比贫下中农女儿差。整个采茶季节一定是要向学校请假,每天半夜就和我外婆带一小袋 锅巴上山采野茶,看看太阳西斜了就急急向回赶,在抓紧在大锅里炒做。外公更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冬闲时雨雪天就抬轿子上山,什么都干,省吃俭用攒钱买地成了地主。 我俩爷爷,一个在白洋放竹排,一个在乌石开中药店当郎中,无论是地主还是郎中,都是农民。我是农民的后代,流淌着农民的血,继承了祖辈的聪明勤劳乐善好施和热爱大自然的基因。在北京当记者时,就喜欢跑农口。车里总有一把小刀子路上看见野菜就要挖,看见家禽家畜就想摸摸抱抱亲近亲近。九年前我因 房子捐了,报社被科技日报兼并,无房无业一身轻松,不顾一切地扑向农村 开始了梦幻了几十的自由女神田园生活。
采茶和做茶,一定是冥冥中受母亲的影响,一直热衷上山采花和自己做茶。正好今年的疫情,大家在城里憋屈得难受,所以上山采茶的号召一呼众应,但怕“集聚”所以限制人数十五人之内。 到了上午十点多,太阳下的气温达三十多度,领队怕大家受不了就领着下山,龙须河畔找一块荫凉干净地支帐蓬搬下大大小小的家当开始做饭。清冽冽的河水洗手洗菜,野蒿子糯米掺籼米粉做粑,竹笋腌野芥菜和咸肉装心。汤老师打开车前盖发电拉了电源下来,先煎烤蒿子粑,煎得二面黄黄喷喷香。电饭锅做米饭,韭菜炒鸡蛋,清炒菜苔,咸肉炒大蒜,加上准备好的卤菜,哇,还有乌石名酒“水车岭”助兴,好丰盛哦,立即视频发朋友圈请亲友们分享。 吃饱喝足,有人铺开垫子午睡,有人席地打座。汤老师做过茶,一到地方就将茶草摊开凉晒,饭后就开始做茶。自己带来做茶的小机器,将晒过的生茶倒下去揉磨…… 热爱生活美女帅哥们,忙着采摘野花布置茶桌,煮水泡茶…… 我打开微信和远在合肥的老爸视频,93岁的老爸家乡情结特别浓厚,每年过了春节就开始盼清明,春暖花开时总要到我这里住个把月。自从知道今天因防疫来不了故乡,一夜好几场梦,全是在故乡,和故乡的先人后人在一起。好在老人会微信视频,整天手机不离手,天天要和我视频,看看山水和邻居。上午在山上采茶时就聊天了半个多小时,说好下午接着聊才让挂断。老人看到熟悉的龙须河,看到我们在太白楼遗址下面做茶叶,甭提多激动了。老爸忙让身边的妹妹给我转发一个关于茶叶抑制病毒的连接,说茶叶是新冠克星,让我今后也要学会喝茶,还让我帮助给家中亲友都购买一些,叮嘱我向亲朋好友和社会各界做科普宣传。 乖乖隆咚地龙……我们自己这许多人隆重地上山采茶,一上午只采到了五六斤,只能做一斤多茶叶,让今天的参加者每人分到一两劳动果实做纪念吧……赶紧请吴新明帮助收购农民们采摘的生鲜去加工。 因为事先没有预约,农家妇女采摘是要严格的按收购方的要求,翻过村子周边的大山到里边的大山采摘真正的无污染的野茶——,只好先和乌石茶厂收购人员道歉,直接开车到山头的车路尽头去截购。吴新明准备好十几个袋子,将几张草席铺在地上等候,到三点钟后,妇女姐妹们三三两两下山了,都是一根木棍当扁担挑两个袋子,手中拄一根棍子。一称,哪个都是10斤以上!村里女人天不亮就结伴上山,就着泉吃干粮,根本不用篮子,系一个采茶专用的前面有大口袋的围兜,”双手两面一起下,好比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了, 看看已有两百斤了,立即装袋开车送到梅村池州做茶最好的”肖坑茶叶“加工。送第二趟回来,乡村公路上的路灯全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