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池州天力妈妈儿童关爱中心“五一”活动将2日和3日两天都安排为葫芦丝、吉它教学时间。今年春节后,受疫情影响,我们面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葫芦丝、吉它学习一度中断,到“五一”形势好转些了,迫不及待地立即开课。
熊运飞老师这两天是连轴转,一方面是老志愿者学员的课程,一方面是小朋友的课程。老志愿者学员都已退休当奶奶的了,但学习劲头很大,几首曲子都能跟伴奏合奏了,有些都够上台表演的水平了呢。小朋友就没这么好了,功课太多,几个月没集中学习,留守农村里的爷爷奶奶只是督促孙辈要完成学校的功课作业,别的就管不了。孩子们在家里有时吹着玩玩,在爷爷奶奶听来已经是很好听了。孩子们还真得以为是很好了,到老师这里一吹,才知道有太多的错误。这才赶紧练习纠正。这两天又新学了两首曲子《康定情歌》和《阿里郎》。都保证回家一定要好好练习,下次回课时一定争取少出差错。孩子们学习劲头十足,一再要求同时也学吉它。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乐器,一个是传统民族的,一个是西洋现代的,一个是管 吹奏,一个是弹拨弦乐。不过孩子们接受能力快,也喜欢跳跃式的思维学习。
5月2号上午,老年组带着葫芦丝来到平天湖观礼台,湖光山色如诗如画,让悠扬的葫芦丝回荡在平天湖面,回荡在齐山松涛竹林,有一种奇特的美妙的感受。
将孩子们从白洋基地送到琴行教室去上课,在有音乐专业学习场景氛围里,能更好地领略音乐的神圣和乐器的神奇。
池州天力妈妈儿童关爱中心的葫芦丝和吉它教学已经有八年历史。早在2015年国庆,一个叫王展的音乐人携夫人董素侠(安徽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多次担任国家和安徽省葫芦丝、巴乌、陶笛大赛评委,被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夫人一直是专业专职葫芦丝教练),来到皖南大山,带来大一箱子葫芦丝,而当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熊运飞老师是大师们勤奋而谦恭的助手。
这些年,王展老师夫妇差不多每年都会来一至两次志愿教学,以音乐来传播大爱。两位导师是音乐奇人,能轻松玩转十几种乐器,还担任过我们的钢琴、古琴老师,直至近两年疫情才不得不中断来池州。而已在池州扎根开办了恒䪨琴行熊运飞老师,接过大师的指挥棒,全盘担当起了基地的葫芦丝、吉它、钢琴等音乐项目的教学大任,为大山里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老中青志愿者的音乐器乐普及和教学,奉献了才艺和青春。
最能难得的是,熊运飞老师在池州创业开设琴行,收获的第一桶金就为基地捐献一台钢琴,还多年如一日来当志愿者义务教学。熊老师聪明勤奋,对音乐有独特领悟能力,二胡专业入学,毕业时竟精通十几种乐器,这几年还应聘在池州老年大学教授葫芦丝和声乐、钢琴课。去年为准备熊运飞入党外调材料,笔者受党支部各取委托去他母校,系主任和班主任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多年今年元月我们开办冬令营,为保证冬令营上课,他一连八天将琴行的寒假黄金时间上午半天停课,来白洋基地支教。这对有要还房贷要交琴行房租有较大生存压力年青人,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大爱之心来支撑!
志愿者们的爱心奉献已经开花结果。都知道美育教育音乐教育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开发都有重要的作用。早期在这学习的孩子一些已在上大学,一些孩子是背着吉它和葫芦丝,自信又优雅地离开大山走进校园的。还有些考上了艺术生,终生与音乐为伴。里山街道解放村的彭小辉同学今年的专业课达到了浙江音乐学院的录取水准,梅街镇桃坡村的潘力强、方小明同学葫芦丝已达七、八级水平……
敬礼!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期盼能有更多的志愿者,来关注关爱更多农村孩子的美育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女儿就读的淮北市第五小学(不是重点学校),规定从四年级起每人要学一种乐器。女儿班级学的是口琴,女儿一曲《我们都是神枪手》曾在年级比赛获奖。而池州我周边小学生和中学生,竟然没听说过学校还会教器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