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88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9-6-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又是一年高考季 考生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只为在这人生大考中 实现求知的梦想 然而大家也不能放松警惕 诈骗分子可是紧盯家长和考生 时刻变换手法实施诈骗
几种常见的高考诈骗类型 希望考生和家长们 能够增加防骗知识 提高识骗能力
提前查分,假的!
高考分数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重点。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提前查分网址,一旦点击进入,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植入手机,从而获取手机所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就可以经网购消费变现或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
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
网售“高 考 答 案”,假的!
骗子通常会信誓旦旦地说通过各种特殊渠道“搞定”了高 考 出 题老师,他们有“准确率最高、必 考 必 中”的试题。(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切勿相信此类说法)有的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考完付全款”等诱惑信息并展示若干“用户好评”。而在用户与网站进行接洽后,网站常会以“预付订金”的名义要求用户付款,或是借传送“样 题 试 卷”的名义向用户发送病毒。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网上购买所谓的考 题 答 案,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同时,购买考 题 答 案本身也涉嫌违法,切勿尝试。
谎称可花钱获取补录名额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申请助学金、高考补贴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
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谎称可以修改成绩
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不法分子抓住考生求学心切的心理设局诈骗,切勿上当。
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为此,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骗取生活费、培训费
冒充学生本人或学生老师,通过电话、发短信、网络留言、发来链接等方式,骗取家长学费、生活费、培训费。
家长遇到电话、短信、网络留言、发来链接要钱的,一定要亲自联系学生本人核实,不要急于汇钱。
高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但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考生和家长要有防范意识,不要轻易将考生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准考证号、银行账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避免上当!若不幸被骗,一定要保留好证据,及时报警。
最后,蜀黍请大家牢记以下“五个切勿”:
01 切勿相信兜售试题或替考
02 切勿轻易点击其他查分网址
03 切勿听信提前录取谣言
04 切勿相信来路不明的录取通知书
05 切勿轻易转账或泄露个人信息
来源:池州公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