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相关阅读:
人网是个神奇的地方,2022年池州市省重点招生一公布,立即就有网友把城区的各个学校升学情况统计出来,并由此来评价城区各个学校办学质量情况。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我本人也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一向喜欢看关于教育方面的东西。我还真把这两个长贴子看完了,破有些感慨,想和人网的网友们交流,当然我也仅是一家之言。
我首先想说的一个事情,就是教育是一个复杂问题,学生最终成绩的取得是受很多很多因素影响的。但这些因素可以简单的分为三大块: 1. 学生因素:学生智商、已有知识能力储备、家庭背景、家庭教育、自我期待等等,可以笼统的称之为学生因素。 2. 管理因素:包括社会层面、学校管理因素、班级管理、教学管理等众多因素 3. 教学因素:通常指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研究精神、投入的精力。
评价学生最终成绩,首先需要的是对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进行比较。科学分析需要讲证据。要比较这三个因素应该从教育实践中寻找普遍存在的事实,以此事实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对现象进行分析,而不能用某些个例来说明问题。
详细的论证,我不想展开,但一些普遍存在的事实还是向我们透露了这三个因素的大小关系: 1. 一个班级中总是同时存在薄弱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区分。薄弱学校、乃至薄弱班级也有可能冒出几个拔尖学生。这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而且这些事实具有明显控制变量特征。显然这些事实能表明学生因素胜过管理因素、教学因素。我相信没有人会期待8中的学生从整体上超过1中,2中高中的学生从整体上超过8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事实都不会变改变。综合这些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源差距面前是很难通过管理、教学改变最终成绩。也就是说学生因素是最终成绩的第一因素。 2. 对同一所学校,我们经常看到的事实是换了一个校长,给学校带来不一样的面貌。换了校长,其不同点主要是学校层面的管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有时换了一个班主任,我们也会发现这个班级的最终成绩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它们说明管理的作用胜过教学。
所以从教育实践中的普遍存在的事实,我们可以将这三个因素作如下排序:学生因素、管理因素、教学因素。当然教育作为复杂性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针对整体的规律未必符合个人。所以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学生成绩的核心因素,但这并不改变我们从整体得到的结论。
事实上,教育同行中很多人都是非常认同这个排序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学校都极其重视招生(特别是存在竞争时)。即使是学校分班,某些占有优势的班主任也会极力挑选部分优秀生源(有些学校有此可能,均衡分班并非为学校的普遍行为),以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但教育作为复杂性问题的第二特点就是:即使是普遍存在的规律在面对个例时同样可以被打破,毕竟这是一个针对人的事业。所以我们往往也会听说某个校长改变了一个落后学校,但如果这是真的,我们说这个人是教育界的英雄、功臣。但可惜,多数都是吹牛,经不住检核,或者说他做到部分和他说的部分有实质性区别。
理解了上述问题,我们重新来看2022年中考成绩数据。就发现我们缺了一个最严重的数据,那就是入口数据,显然这是评估学生因素的最重要参考之一。显然离开入口数据,只看出口数据,并以此数据来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管理因素+教学因素)。这明显是一个流氓行为。所以科学评估城区学校办学水平,有必要建立一个城区小学毕业生的联考机制。我个人认为这完全可以做到。这个联考可由初中学校举办,试卷采用网上阅卷,成绩不作为升学的依据,只作为阳光分班的依据。操作也不难,城区初中入学都会通过考试进行分班。只需要协调一下试卷统一,阅卷统一即可。
离开入口数据,对中考成绩的评估就会导致一切都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在人网的长贴子里面就能看到:比如某个学校在论证自己的时候,凡是做的不好的,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源比别人差,凡是做的好的就是因为我们有名师。这种论证凡事都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其实在教育届中是普遍现象(也与人性有关,人性中都需要被肯定、被认同),其背后的本质原因还是因为教育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问题,任何片面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只可惜,这些论证不服众,只好比乡村骂街,谁的声音大,谁骂到最后,谁有理。
当然没有入口数据,也并非完全不能对学校办学进行评估。只是这种评估需要拿到更专业的一些数据,由相对专业的一些人士进行分析。普通老百姓不容易参与。但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还是可以根据我们看到的某些事实作出一些分析。
1. 从数据可以看出这样几个基本事实:10中、11中长时期内在城区学校占据优势。10中、11中在今年中考中优势地位较之去年要小了,2中升学成果变得更好了。农村学校的教学成果越来越萎缩,显然影响这些问题的第一因素是生源。10中、11中长期占有城区最优质的生源,但是3年前开始严格划片招生,它们的生源质量有所降低,2中的生源质量明显上升。 那是不是说10中、11中的管理、教学就没有优势呢?我觉得不能这样粗暴的简单看问题,因为如果从中考数据得出10中、11中在管理、教学上占有优势,势必就得出2中、月亮湖在管理、教学上具有劣势。其他学校简直都不必存在了。显然这是一个荒谬的结论。 事实上,仅从这个数据是看不出学校管理、教学的差异的。因为没有入口数据。学校管理、教学上的优势应该另外找证据分析。
2. 管理的核心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学校管理在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班级管理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管理在于调动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积极性。管理难在长时期内落实到位。所以评估学校管理的优势,事实上是有很多信息可以观察到。在此就不展开了。
3. 教学的优势在教师水平和教师的奋斗精神,教师的水平发展进阶可以分为:刚入门教师、普通教师(大多数教师皆是普通教师)、优秀教师(在各级教学比赛中优胜获奖的)、名师(研究型教师,发表很多研究成果的教师)、名家(教师最高发展进阶,具长时期的全国性影响力,)。高水平的教师只是教的学生学得轻松,不累,容易懂,更容易看懂知识的内在本质。但不是必然等于学生成绩好,学生成绩好更多还与教师的奋斗精神有关。简单说就是教师管得如何,督促是否到位,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如此。了解了这些,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根据某些事实评估学校教师的教学优势。在此也就不展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