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22-7-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池州傩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被誉为戏曲活化石。以其古朴淳厚的魅力打动人心。池州傩面具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的宗教意识和民俗、雕、绘画等内容,是民间艺术的精华。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地域风情、民俗工艺的文物。傩面具从民间工艺品演变为傩神,真实地再现了古代群众祈神保佑、驱鬼逐疫、灾纳福的美好愿望。
池州傩戏的传承人有杜国斌、姚官保、章洪恩、江发根、姚秉琦、刘本荣等。他们为池州傩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次滁州学院暑期实践活动,小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研究”为课题,前往池州各地进行探访调研。
6月29日上午9时,实践小分队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首先到现场观看了精彩的傩艺培训班汇报表演,演员们戴着木制面具在舞台上反复的大幅度的呈现舞蹈动作,十分令人震撼。其经典之作《舞回回》堪称唐代乐舞《醉胡腾》的翻版;傩戏有唱有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传统剧目有《刘文龙》、《孟姜女》、《章文选》等。
6月30日,在刘街镇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许书记客观陈述傩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问题和目前傩文化宣传过程的瓶颈。
许书记表示目前正在将傩文化的故事编成可以传承的剧本,改变由过去口传心授带来的局限,让傩的故事可以世代延续。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当地即将建成的“s358线”将推动人流引进,让傩文化在走出去的基础上,也能引进人流而促进文化传承。
傩文化的宣扬将借鉴“黄梅戏下乡”和文创周边,在未来几年这将是重点项目。通过将近1个小时的问题采访,成员们感受颇深。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改变中国的力量》人民网铸魂篇如是说道,非遗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文化宝藏。
通过在傩戏之乡——刘街的探访,我们了解到,在过去,村民对傩文化,是凭借着信仰,对家族的信仰。
许书记言到“傩戏不像音乐课,给你一本教材,教材上音标、音符什么的都有,哪怕没有老师教,看谱子都会。但是傩戏没有,傩里面的唱腔,高腔,小调,它都是由老师们口传心授,老师是在他老师的基础上学一句唱一句。如果有一天老师不在了,那这个东西它就唱不出来了,它就失传了。”
当下,网络信息呈爆炸性的蔓延,非遗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大力宣传,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的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就是一个特别的尝试,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欢非遗,进而去传承和发扬非遗的文化,只要人人都能成为非遗的见证者、传承者和实践者,非遗才能薪火永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