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和诸多为人母的女人一样,我时常嘱咐孩子翻看学校要求订阅的课外书籍。目的有二,一是希望她通过阅读慢慢获得作文的能力;二是希望好的书里内容能授予她我们不能给出的精神世界。
今天,当我翻看别人的文章《像晒蜡僧一样》之后,想起孩子前晚向我考问的事情。她问我们,如果事先已和同学有约,但临时父母想带自己去伯父家看鸽子该怎么办?是取消约定,第二天跟同学解释?还是坚持等待同学的到来?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办?
结果我们和孩子自己选择的答案完全不一样。那刻甚至还觉得她缺少对变通的理解。这会儿,我也觉得孩子有点像晒蜡僧。
《像晒蜡僧一样》讲述了作者的朋友久等友人不来,而第二天继续相约等待友人。在朋友妻向作者责怪夫君的为人之后,作者笑说,你的夫君像晒蜡僧一样!接后便对她说出晒蜡僧的事情。
晒蜡僧不是僧人的原名,只是绰号。他当初只是负责庙内佛像前的上香、点火。某年六月六里,众僧翻晒衣物、书经等。当中有僧逗他说,这么适合晾晒的节气里,你也把收管的蜡烛晾晒晾晒。结果,蜡烛在烈日的晒烤下化为蜡泥。从此,晒蜡僧成了他的名字。后来,又有人逗他说,你的悟性高,只能向外面的谛闲大师求道,这里已教不到你什么了。听得此言,晒蜡僧便真地找到谛闲大师的门下。一番对白之后,晒蜡僧被接受并着手开始了洗菜生涯。
谛闲大师听说此事后,也就在空闲的时候给晒蜡僧说说经、讲讲禅。由于天生资质较差,晒蜡僧学的速度比别人慢,次数比别人多。十几年之后,晒蜡僧竟然在谛闲大师不能到场时替其说经讲禅了。不同的是,晒蜡僧脱下说经服就去洗菜。
晒蜡僧最后圆寂在说经台上。他神情安祥,如睡。
晒蜡僧的故事结束了,作者的朋友妻久久无语。作者感慨说,现今的物质世界里,一个人能够不欺、不疑、安静地过一生已是难得的完美人生了。投机的人是常常占领上风,而晒蜡僧似的人通常身处贫穷、卑下之境地,也没有好的人际关系,但他们却拥有一种大智慧——空静美。
生活真实又残酷,已将一切蚀掉,只留下世事洞名、人情练达作为学问和文章的必要,同时也是走向成功的首要。 可是,像晒蜡僧一样的人,像晒蜡僧似的成功虽然不被人津津乐道,但这种成功往往给人思考——什么才是成功的?
很久之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