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家乡的老井 壬寅之秋,百年难遇的早情依然在继续着,门口小溪像久病的老人断断续续地喘着气,再已没有往日的欢笑流畅。每隔几步,小溪就被村民用沙土围起个简陋的水坝形成一个个小水潭,以便抽水灌溉土地和生活洗衣。祠堂前的月池见底龟裂,山顶上的树木焦黄,地里的土地长期缺水而无法下种,再持续下去,有的人将形成吃水困难。这个小山庄,周边植被茂盛,上游有一个小二型水库,从来不愁用水,但今年却能随处感受到对水的渴望。 敬龙惜福从水起,饮水思源当感恩。突然间,我想起了村头的老井,那口伴着我童年生活的老井。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可能不知道老井了,就连一些中年人也已经多少年没用过老井的水了。社会飞速发展使很多原来司空见惯的东西消失了踪影,但我的记忆深处,老家村头的那口老井却让我难忘,因为我们村庄从世世代代吃水都离不开他,他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畈柯人。 今天,我彷徨地来到老井边想再次看看老井的容颜,就象去探望很多年未见的长辈,不知其是否还健在安好?听族人说,井还在,只是多年不用被荒废了。荒废自然,就象人的生老病死,当他完成其历史使命后终归要寿终正寝,但怕的是后人逐渐地将他淡忘。 沿着村庄的小路,一直向上走去。在村中的祠堂前眺目远望,远处的大山只能隐隐约约的现出一点山峦,其更多的风景被新修的318国道遮挡而无览,替而代之的的是被国道上川流不息飞奔而驰的大货车占尽了风头。在“三亩田”田埂的转拐处,就是老井所处的位置。但过去跳水的井路已被栅栏隔离,无法下去,只好远处观望。睁大了眼睛,在一片杂草丛中使劲地寻找,终于找到了他的身影,在草丛中看见了井台,他还在,真的还在,虽历经岁月磨难已显的格外苍老。 这口井谁也不知是哪一辈祖先修建的,但过去是村里唯一的一口井,祖祖辈辈都享受着他的甘泉。我想这口井既然伴随着中畈柯这个村庄而生,中畈柯自明朝从峡川而迁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那这口井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吧。 老井因年代久远,修建的并不豪华,只是一个不规则的园形井坑,直径不过一米多,深度也只有一人多深,井壁用麻石垒成,井台上也是用麻石条铺就而成,因井在路基的下方,通往水井同样用麻石条铺上了几级台阶,井框上还有一块用来放置挑水匾担的石头,这样村民用桶从井里打水时可将匾担放在石头上,很有人性化。井台和台阶上的麻石早已被跳水人鞋底磨的光滑似玉,留下了永久的岁月记忆。 老井虽身处田畈中,但其水系来源于村庄的后山,水质清澈甘甜,从不被周边水田里的水污染,这大概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缘故吧。老井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中畈柯始祖公婆墓均在屋后的来龙山上,传说有一年柯氏后人因看到年久失修的祖婆墓碑倒下了,想给墓碑扶正,但只要一动这块碑,老井里就流出似血的红色井水进行警示。这个传说不知发生在哪个朝代,也没人敢去验证,但一代又一代祖辈相传,告诫后人不要轻举妄动,以至如今,祖婆墓碑仍按原来样子倾倒在墓前。 老井承担着全村人的吃水任务,村里人对老井也格外尊重。每年新年后的第一次打水,人们都会按习俗在井边放一挂鞭炮以祭井神。每年的六月六,都会按习俗进行“换井”。队长招呼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把井水一桶桶提出露出井底后,再踩着井框的石缝,下到井底,把淤泥一点点的挖出倒掉,用刷子将井壁上的青苔刷干净,这时每家每户的女主人都在家里烧着开水,泡好茶,送到井边。淘井人用开水茶对井壁、石缝进行清洗干净。清洗结束后,一股股清泉从泉眼中喷射而出,不到半天的功夫,清澈见底的泉水就渗满了井。 挑水是过去农村每家每户日常活。过去每家灶台边上都有一口大水缸,不管你住在村头还是村尾,都要到老井里去跳水吃。好在老井不深,水面离井台约一两尺,下到井台下一至两个台阶即可。用匾担挑着两个木桶,来到井台,将匾担放在石架上,用手提着水桶,在水面上左右晃动,让水桶倾斜灌水,感觉水快满半桶时,稍向上提正,然后迅速往上提出水面放在井台上,再如此提另一桶。两桶水足有百斤,年纪大点的挑担水也还有些吃力。特别我们村庄,过去在祠堂东侧还有一个朝门楼,朝门楼虽早已不在,当时的朝门口的三级麻石台阶还在,所以,住在朝门里的人家挑水就必须过这三级台阶,也就自然累些。一般人跳水上朝门口台阶后总要歇息一下再跳回家。后来,村里人建房感觉朝门口台阶导致交通不便,便把这个存在在着几百年的朝门口台阶给拆平了。拆掉台阶后,拖个板车可以直接进入村庄里了,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毁掉了村庄为数不多的历史见证,多少感到有些可惜。 老井的重要地位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动摇,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村庄里开始建新房,有的人就开始在自家的屋边打井取水吃,到老井挑水的人明显减少了。慢慢地全村普及,现在村里基本上都每家有井,已很少有人再到老井取水吃了。老井,走完了生命历程,完成了历史使命。老井虽然还在,终将无用武之地了,但故乡有知,老井就是村庄的历史,老井在,村庄的历史就在,背井离乡人的乡愁就在。 (因荒芜多年,无法贴近老井,难以也不忍拍到老井的颜容,只能在网上找到一张相似的图片,石碑也是虚拟的,只是一种臆想) 2022年秋于中畈柯老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