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22-11-2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外地人——陵阳以外的人,初到陵阳,肯定有语言的障碍,听不太懂,更不会说。
书上说,青阳县城里的人和陵阳人,在太平天国以前,都是讲吴语的,不过有些区别,属于吴语-宣城片下的两个分支,青阳北部、西部属铜泾小片,陵阳话属石陵小片。铜泾应指铜陵、泾县一带;石陵应指石台、陵阳一带,石台旧时称石棣(?)县治在广阳,现在已经淹在太平湖的水面下。
我经常去的茂林应该是铜泾小片的,他们的地方话与陵阳话有很大的不同,我去了若干次,现在还是听不懂完整的句子,只听得懂个别的词或词组。
我们现在县城里的人,包括庙前、木镇、乔木、丁桥一带,说的话与陵阳话差别非常大,不管是语调还是用语,都有差别,现在我们的语系属于江淮官话的一个分支,其原因据说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太平天国时代,贵池、青阳、铜陵一带是主战场,长毛(太平军)杀,绿毛兵(清军)杀,杀来杀去,加上太平军被镇压后的一场瘟疫,青阳一带的原居民死者十之八九,于是官方劝募江北或其他地方的民众移民青阳垦荒,带来了江北佬的语言,也就是江淮官话,也有太平军的散兵存活在这一代,这些人或来自江西、或来之湖南,但人数应该是极少的。
我小时候听奶奶说,我们陆家的祖先本是在枞阳陆家岗的,是因为躲长毛,搬到江南来,现在看来,应该是太平天国之乱后移民来的可能性大些。
有自负的青阳人自以为青阳话跟普通话差不多,其实与普通话的字正腔圆差了很多,自己不知道或不愿承认罢了,如果说差不多,只能说已经几乎没有古语,我从小到大,似乎觉得,只有过去烧锅的灶台上盛热水的汤罐,这个汤字还是古意,热水的意思,在庐江或巢湖境内有一处温泉,那地方的地名就叫半汤,和我们家的汤罐的汤是同一个意思。
陵阳话就不一样了,保存的古语相对多一些,比如家里的男人,青阳话叫“大么老滴”,陵阳话还是称之为“男子汉”,妇女们说“俺格男子汉”,也简称“俺格汉”,就是在说我家男人。
人称代词喜欢加个侬,我称“俺侬”,你称“嗯侬”,他(她)称“嗨侬”。
有一个陵阳的绕口令,说“嗨格汉港俺格汉打了嗨格汉,俺格汉港嗨末打嗨格汉”,考你们一下,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小男孩,叫“木得”,女孩叫“嫚妮”,对不屑于谈的人称之为“好木得”,我初到陵阳的时候,乡财政所的老所长老陈看见不喜欢的人,就喜欢这样说:“草,gei个好木得,俺不悉得看多少”。“不悉得”就是不晓得的意思,这里的“悉”,现代一般做书面语,但在陵阳还是口头保留的古字之一。
还有“尔诺”,陵阳话尔诺意为“是的”,诺是古语,现在古装电视剧好用半文半白的对白,往往下人对大人物的吩咐喜欢用“诺”去回复,和成语“唯唯诺诺”中的“诺”是同一个意思。但我后来发现,“尔诺”二字,因为语气的不同,并不都表示“同意”或“是”的之意,如果答得很快“尔诺”,是同意,但如果拖一点腔,说成“尔-----诺”,就不是同意了,有时候是质疑或不确定,有时候甚至是否定的意思。
天热或者天冷,青阳话只会说:哎呀,热死了;哎呀,冷死了。陵阳人就不这样,天热会说“暖煞”,天冷会说“冻煞”,这个“煞”显然也是保存的古语。
邀请人到他家玩,这样说:“到俺格嘻得”,嘻玩,嘻玩,这个嘻,还是保存的古语。
这是信手拈来的几个古字,其他应该还有。
比如被子,陵阳读成“pi wu”应该是被服之意,就颇有些古意。
因为“pi wu”跟“屁股”发音差不多而“白”在陵阳话中读成“pei”,这个字的读音应该以所村一带的老辈咬字最重,最容易逗人发笑。就有人编了个荤段子(段子手可不是现在才有),讲一个老太太夸她的媳妇,这样说:“俺格xi wu洗pi wu,洗的雪pei雪pei的”,常逗得一些人大笑。
有些说法虽然不一样,但可以猜得到,我初到陵阳,所村(就是“太平山房”所在的那个村)有一个老太太来乡里投诉,老太太有七、八十岁了,一双小脚,流着泪说她的媳妇叫她去锄田bang,这个“bang”应该是“塝”,山区多梯田,塝就是畈区的田埂之意生硬,现在忘得差不多了,就晓得一句“gei,俺悉得。”
。。。。。。
到了揭谜底的时候了“嗨格汉港俺格汉打了嗨格汉,俺格汉港嗨末打嗨格汉”,翻译成江淮官话,就是“她格老板港我格老板打了他格老板;我格老板港他没打她格老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