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90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7-11-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杨大姐”其人 文/义夫义
图片上的这个人,当年凡是在泾县县城居住过,还有那些上了点年纪的人,大家都会认得他,并知道他既传奇而又悲惨一生的真实故事。
呵呵,当年在泾县县城居住的坊间百姓,有可能不一定会认识县长、书记大人,但人们一定会认识他的。因为,当年在泾县县城,他比县长、书记等领导的知名度和出镜率还高的多哦。他在泾县城,可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呢!
可惜,天妒“英才”,他已于2011年7月11日下午6时,因遭遇.车.祸,头部受到重创,伤重医治无效,以致身亡,享年67岁。
唉,真的是人生无常啊!
当年他在活着的时候,人们背后都称他为“杨神经”。而当他的面时,却叫他:小杨、老杨、帮主(泾县丐帮帮主)。
为什么人们叫他为帮主呢?这是因为,当年他晚年在泾县县城以乞讨为生的时期,因他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他将在泾县城区内以乞讨为生的一帮人组织在一起,作出了合理的安排。但凡泾县城区內有什么红白喜事,或是什么生意门面开张,他就带领这帮乞丐来到现场。到现场后,他先点燃一串鞭炮,然后开口说些适宜场面的吉祥话语,以求得到现场主事人的一点赏赐。在得到赏赐后,他即带领这帮乞丐离开现场,随后他就将这些赏赐,公正地平分给每个乞丐。因此,泾县城区內这帮乞丐都信服于他,他就自然成了这帮乞丐的“头领”,于是,他就成为所谓的泾县乞丐“帮主”了。
当年,他尚在人世时,最喜欢别人叫他“杨大姐”。你若当面叫他一声:“杨大姐!”,他会面带笑容,十分痛快地答应你一声:“哎!”而且,他思维敏捷,头脑清醒,对答如流。
其实,第一位穿裙子的男人并不是张国荣,而是他 。他为什么会长年这样的女式穿着呢?人们为什么在他背后叫他"杨神经”呢?与他同辈且熟悉的人知道一点原因,而晚辈们可能就不知道了。据我所知,在他去世之后,有些不了解真实情况的人,曾在网站上发贴文恶意中伤污蔑他,我真是为这些人感到可憎可恶!
因为,我曾经与他零距离接触过,所以,我知道他的一些真实情况。唉,说起来,他的人生遭遇亦是一桩悲惨的往事啊!......
他本名叫杨忠升,他有弟兄四人,他为老大,原居家在泾县城区(老)第二小学附近。他的父母均是普通市民,因而从小家境贫困。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他正是一个十八岁的风华正茂的青年,虽说不是具有潘安之貌,但他到也是长相仪表堂堂,身高、面貌也属中上。
当年他满怀抱负,报名参军,经过严格层层检选、体检、政审,他终于如愿被录取了。哈哈,当时的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
当年,社会上都流传这么一句话:“四个轮子一把刀,白衣战士红旗飘。”
(注:四个轮子:指汽车驾驶员。一把刀:指杀猪卖肉的人。白衣战士:指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红旗飘:指军人。以上这些工作,都是当年令人十分羡慕的职业。)
新兵在录取后,带兵的现役军官,便带他们这批新兵到泾县老街南门囗浴池去洗澡换新军装。
杨忠升在浴池洗澡时,由于热水的浸泡,他的疝气呈现,睾丸怅大异常,被带兵的军官发现。回到县人武部后,带兵的军官即向人武部领导汇报,并要求换人。当人武部领导派人通知杨忠升时,他立刻懵了。他当时的心情,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就会体验到的啊。
当时,他死活不肯脱下刚刚穿上身的新军服,并于第二天早上,任凭别人阻拦,他仍然奋力强行爬上接新兵的军车,随车到了芜湖地区新兵集结处。然而,胳膊究竟扭不过大腿,他还是被迫脱下了军装,被泾县民政局派人带回了泾县。这一沉重的*打*击,使他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故而有点不太正常了。但他很快振作起来,想找一个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可是,他被戴上了一个“神经”的帽子,受到歧视,泾县城里,没有一个单位愿意接受他。
但他自强不息,自谋出路,他便手持渔网(一种双杆甩网),以捕鱼为业,卖鱼求生存,他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每天忙碌,苦度人生的艰难岁月时光。
呵呵,说到“杨大姐”卖鱼,他还给泾县县城留下一句歇后语:小杨卖鱼——估大堆。
呵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且听我向你道来,“杨大姐”在菜市场卖鱼,他与别人卖东西不同,他卖鱼是从来不带杆秤的,他将所卖的鱼,按鱼的品种、大小,分成若干小堆放在地上,若是有人来买鱼,他便指着摆在地上的一堆一堆的鱼,对买鱼的人说,这堆鱼要卖多少钱,那堆鱼要卖多少钱。只要买卖双方当场商议,价格达成一致后,立刻成交,买卖双方皆大欢喜,不存在什么缺斤少两而引起的争执问题。你说,这种买卖方式,不是很有趣么。所以,“杨大姐”的这种卖鱼方法,大家都知道了,并在泾县县城传了开来。于是,在泾县县城的大街小巷及坊间,便流传开了这么一句歇后语:小杨卖鱼——估大堆。
后来,鱼也不好捕了,因为开革开放的缘故,但凡有鱼的水库、水塘都被人承包了,不准随意给人捕鱼,再说,他年纪也老了,体力上也干不动了。于是,他便放下捕鱼的职业,以乞讨为业,苦度余生了。
从此,泾县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杨大姐”乞讨的身影,直到他遭遇.车.祸,医治无效而致身亡。
唉,大概上帝也觉得他的晚年乞讨生活,在人间活得太苦、太累了吧,所以就早点把他接去了“天堂”。
“杨大姐”的一生,亲历了泾县小城的变迁,他在活着的时候,给小城的坊间百姓,带来很多的欢乐与笑声,但当他离去后,坊间的人们才想起来,小城再也没有“杨大姐”了,再也看不到他每天清晨就身穿女装,挎个小包,风驰电掣,奔波穿行在泾县县城的大街小巷了。
“杨大姐”: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泾县县城的大街小巷,曾经是杨大姐驰骋的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