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81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4-6-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安徽作为全国知名的产茶大省,一直是名茶辈出,而池州自古以来茶文化便源远流长。每年茶季就是采茶人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他们早出晚归,一天采摘几万次,只为那一捧春茶。
本期图说城事带大家走进茶园采茶人—汤永进的故事。
汤永进住在棠溪镇的一个深山里,从国道开车进山还得需要20分钟左右。这里的居民家里大多以种茶为生,在这里长大的人们,似乎从小就将采茶变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技能。而汤永进一采便是33年。
茶叶理想的采摘时机,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合,好天气是首要的,连续的晴天更能收获好茶青。清明后,谷雨时,茶园里一片青翠在春风吹拂下更加绿意盎然。汤永进向小编说到今年由于天气特殊,所以茶叶采的比往年稍晚一些。
早上六点左右,吃完早饭的汤永进便和妻子一同去茶山上采茶。跨过小溪,爬上茶山,这个路程离家可不算近。到达茶园后,汤永进便一头扎进了茶叶丛里,这一天刚好是茶园开园,还没来得及招采茶工,整个茶山上就只有汤永进和他妻子的身影在不停的忙碌。
他腰系茶袋蹲在在青绿的茶叶间,熟练的手势在绿叶间上下舞动,一个个茶芽送入茶袋。汤永进虽然是一位男士,但他采摘茶叶时手的灵敏度可一点都不亚于他的妻子。两句话之间,一棵茶叶树的芽便都被采完了。
小编在采茶期间问到这采茶有没有什么讲究,汤永进说到这采茶的讲究和门道可多了。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专门学习过茶叶相关的技术,当时他们那个年代还设立了专门学茶的学校。
采茶是一件辛苦的细活,采摘时既不能够用指甲掐断,又不能够用剪刀剪。要想使芽叶完整,在手中还不能用力捏住,放到茶袋中也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而且指甲不能碰到嫩芽,以免影响茶叶的品相,集中精力,摘好每个芽头。
每天采摘好的茶叶,汤永进会迅速的拿回家,他细心的将一整块床单预先铺在二楼客厅的地上,把新鲜采摘的茶叶从茶袋里倒出来铺的平整松散。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会顺手将一些品质不好的芽给挑出去。
白天采茶,晚上制茶,这是汤永进茶叶季的安排。汤永进除了有丰富的采茶经验,他还是方圆十里的唯一会加工茶叶的师傅。平时除了加工自家茶园的茶以外,他也会接一些乡亲的制茶单子增加收入。
图为汤永进制茶茶厂
进入茶厂,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茶香,沁人心脾。汤永进一一介绍了各个机器后还感慨了一句:“现在都是机器操作,制茶快了很多,十几年前,都是用煤气烘干的。”
小编从汤永进的口中了解到当天采摘的芽,必须要经过七道工序才能成为茶叶,而最后一道“提香”将茶叶香味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出来。
汤永进不是土生土长的棠溪人,如果要问他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总结来说是因为爱情。他的妻子是地道的棠溪姑娘,汤永进和妻子认识后便一直生活在这片充满茶香的土地上。
图为汤永进和妻子
两人婚后先后有了两个孩子,三十年前家里日子过得很拮据,采茶便成为了当时经济来源的大部分。就这样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汤永进也从当时什么也不会的青年变成现在采茶经验丰富的汤师傅。
图为汤永进女儿结婚时
如今孩子都已经长大,汤永进却也从未停止脚步,没有一丝懈怠。他向小编说到:“茶叶的收入有限,一年只忙一两个月,剩下的十个月我也会找别的活。有时候会去外地做工,有时候会在田里种一些草药,反正还是想稍微多赚一点点。”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无数个像汤永进一样年复一年辛勤劳作的人的真实写照。任岁月的年轮爬满额头,粗糙的手指长满老茧,皮肤开裂也从不停歇。
茶,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离不开每一位茶人的呵护,这短暂的春茶季,因一年一度的特殊时节而黄金,更因每一位茶人的辛劳而珍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