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9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20-1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要想讨论肉安全与否,首先需要介绍一下肉中存在的人们看不见的一类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分为细菌和真菌。它们几乎存在于地球的各个角落,生长繁殖速度很快,有些微生物约20min就能繁殖一代。它们多数为无性繁殖,即繁衍后代不需要母体与父体之间的交配。
肉类腐烂变质的原因之一就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健康牲畜的肉是没有微生物的,但牲畜的身体表面有,如果是未清洗的动物皮毛,上面的微生物含量更多,约每平方厘米105-106个。肉类中微生物来源主要是在牲畜宰杀时和宰杀后从环境中污染的,比如刀、空气、人的手等。牲畜经过屠宰、切割后,便成了市面上销售的肉。微生物一旦进入到肉中,便会在其中生长繁殖。要知道,微生物同人类一样都是贪吃的,肉类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物质,可以提供营养物质。所以,它们特别喜欢把自己的家建筑在肉制品上面。随后,微生物越长越多,它们“吃”了肉,分泌出自身的代谢产物,便引起了肉制品的腐败变质。
要想控制肉制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通过调节温度的方法,鲜肉放在0℃冰箱里,大多数微生物生长都会受到抑制。但微生物分为嗜热菌、嗜冷菌、嗜冷菌,冰箱里的温度虽然抑制了其它菌的生长,但对嗜冷菌的生长却起促进作用。冷冻肉在-5℃以上,微生物仍有生长的可能性。在-2℃条件下,耐低温低水分活度的霉菌会生长繁殖,放置1个月左右,便可以看见肉上有黑色斑点出现。所以,冰箱里的肉放久了也会有一种奇怪的味道。虽然经过做饭时的高温烹饪,基本上所有的微生物都会被杀死,不会对人体有什么致病性,但肉中的营养也所剩无几了,达不到人们吃肉的目的。
所以,建议肉一次性不要买太多,够当天吃行,这样炒出来的菜既新鲜又美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