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70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22-10-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备注:这篇,本站一直没人发,关注度大概就几十人浏览,50岁农村单身老汉我觉得有必要分享给大家。)
本文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剖析池州市青年人口(指14-35周岁人口,下同)结构特征、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发展趋势,并就优化青年人口结构、吸引青年人口回流、促进青年人口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党委、政府决策青年发展、双招双引、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一、池州市青年人口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总体规模减少。
1.青年人口总量和占比呈现“双降”。2020年我市青年人口为30.8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2.97%,比2010减少10.58万人,占比下降6.56个百分点。与1990年、2000年相比,“双降”幅度更大。
2.青年人口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我市青年人口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8个百分点;与皖南六市相比,分别低于芜湖、马鞍山和铜陵5.4、2.93和0.71个百分点,比黄山、宣城略高。
3.低龄段青年人口规模减少幅度更大。青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由2010年“正花瓶型”转变为2020年“倒花瓶型”,2020年14-19周岁、20-24周岁年龄段青年人口规模较2010年大幅减少,分别减少4.0万人、4.5万人。
(二)城乡分布差距拉大。
城镇青年人口比重大幅增加。2020年我市城镇常住青年人口为21.7万人,占青年人口总数的70.27%;农村常住青年人口为9.2万人,较2010年减少11.3万人。
(三)区域分布差异扩大。
县区青年人口规模普遍减少。4个县区青年人口规模存在不同程度减少。2020年,贵池区15-34周岁青年人口为14.8万人,比2010年减少2万,占总人口比重为24%;东至县15-34周岁青年人口为7.3万人,比2010年减少5.6万,占总人口比重为18.2%;石台县15-34周岁青年人口为1.3万人,比2010年减少0.7万,占总人口比重为16.4%;青阳县15-34周岁青年人口为4.5万人,比2010年减少1.3万,占总人口比重为18.2%。
二、制约池州市青年人口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初婚年龄推迟。
青年人口平均初婚年龄增大。2020年男女青年人口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24.3岁、22.1岁,较2010年分别推迟了0.9岁、0.6岁。两性晚婚比例显著提升。2020年,男女青年人口晚婚占比分别为47%、41.15%,较2010年分别上升3.12个百分点、6.7个百分点。
(二)生育率峰值年龄段后延。
1990-2010年间,20-35周岁女性青年人口生育率峰值年龄段一直处于20-24周岁,而2020年则推迟到25-29周岁。生育率峰值降到30年来最低值。峰值年龄段生育率从1990年198.65‰下降到2020年111.33‰。女性初育年龄推迟会直接导致生育二孩或三孩的概率降低。
(三)“失婚人口”增多。
近年来,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一直存在,进入适婚年龄后,会出现性别挤压现象,当前农村地区已出现大量“大龄剩男”。与此同时,城市地区的“大龄剩女”现象也在增多,一部分女性受工作、择偶观念等因素影响,没有及时解决婚姻问题。2020年普查数据显示,35周岁青年未婚比例为5.11%,比2010年高0.05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登记结婚7969对,比2010年减少5171对,同比下降39.35%,很多“大龄剩男”和“大龄剩女”最终发展为“失婚人口”。
(四)生育意愿下降。
池州市出生人口近5年持续下降,2021年较2017年减少近45%,2020年总和生育率为1.3,低于全省1.39的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1.5,也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根据2023年团市委开展的池州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问卷调查数据显示,53.78%的已婚青年只生育一个子女,生育两个子女的已婚青年占36.13%,仅2.24%的已婚青年生育三个子女,还存在0.84%的已婚青年认为“丁克”是理想家庭模式。
(五)流出人口规模较大。
2020年人口普查时,25.6万14-35周岁青年户籍在池州,居住登记地不在池州,长期在市外居住生活。从流动去向看,超七成流向长三角地区;从流动原因看,工作就业占69.8%、学习培训占12%,投亲靠友占3.4%,工作就业是青年人口流动首因。这意味着,经济因素对于青年人口的吸附能力持续强化,“抢人大战”扩大了区域间青年人口发展失衡的风险。
(六)青年就业出现“量减质升”。
处于劳动年龄的青年人口规模不断下降和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规模不断上升,意味着池州市青年人口变动出现了“量减质升”的态势,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2023年团市委开展的池州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问卷调查数据显示,58.61%的青年认为影响池州对青年人吸引力的主要不利因素是就业机会少,36.4%的青年认为影响其在池州就业的态势,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2023年团市委开展的池州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问卷调查数据显示,58.61%的青年认为影响池州对青年人吸引力的主要不利因素是就业机会少,36.4%的青年认为影响其在池州就业的原因是工资待遇不符合预期,53.5%的青年认为在池州就业所面临的困难是工资水平较低、生活负担重,49.91%的青年认为影响其在池州创业的原因是资金不足。原因是工资待遇不符合预期,53.5%的青年认为在池州就业所面临的困难是工资水平较低、生活负担重,49.91%的青年认为影响其在池州创业的原因是资金不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