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86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9-6-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金秋十月,景色宜人,10月17日,城西小学五年级的师生们开展了秋季研学实践活动。上午8:40,在教官的带领下,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以饱满的热情踏上了这次期待已久的研学之旅。
秀山门博物馆
首先来到此次研学活动的第一站——秀山门博物馆。同学们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开始在古戏台前的小广场上东张西望起来。古朴的城墙,古老的戏台,仿佛一下子把人拉到了历史的回忆之中。
第一项活动是“黄梅戏鉴赏”。同学们整整齐齐地站在戏台前,认认真真地观看黄梅戏表演。表演的曲目有:《谁料皇榜中状元》《十五的月亮为谁圆》等等。演员们身着传统戏服,那优美的唱腔,动人的旋律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听得入迷,看得认真,对黄梅戏艺术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和更深入的了解。
欣赏完黄梅戏表演,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博物馆各展厅参观。“石城古韵”展厅,石雕像昭明太子正襟危坐,目视前方,仿佛在看着秋浦河给我们讲述一个个悠远的石城里的故事。还有那被称为 “戏曲活化石”的傩戏石雕,同学们驻足于此,认真聆听讲解员小姐姐的生动讲解,奇异的面具,浓浓的地域风情,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再加上那形态各异的螭龙墙,栩栩如生的福禄寿三星,宏伟大气的圣旨牌坊等,这一切无不向我们展示出古代匠人精湛的雕工技艺。
石城古韵
在“户牖之美”和“中国古代女子文物”展厅,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记,还不时向讲解员提问,互动非常积极。
上午的重头戏是在研学教室现场体验创作“青阳农民画”。青阳农民画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主要题材,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色彩丰富、线条细腻、构图独特著称于世,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四人一桌津津有味地倾听王青林馆长的讲解和介绍,看着大屏幕上一幅幅淳厚质朴、和谐圆润、清新雅致的画作,个个脸上都露出惊讶和骄傲之情。接下来开始体验创作了,他们拿着画笔,蘸着颜料,一丝不苟的描画。整个过程轻松自然,活泼有趣。创作结束以后,每个班还推选了一幅最好的作品上台展示、合影留念,工作人员还给作者颁发了奖品。
杏花村
下午的目的地是研学活动的第二站——杏花村。同学们乘坐大巴来到北村口集合。在红墙照壁合影后乘坐观光车前往“牧之楼”,在这里具体了解了杜牧生平及其与杏花村的渊源,重温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歌文化。随后在“窥园”主要参观了一下杏花村的民俗物品和有关杏花村的历史典籍。
来到“焕园”景点后,在教官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玩起了“投壶折桂”的游戏。每人5支箭,依次投壶,投中数量多者为胜。孩子们兴致勃勃,玩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得很快,同学们在教官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离开这里,乘车前往最后一个地点进行“地下寻宝”——挖红薯实践活动。经过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同学们拿着小锄头争先恐后地来到了红薯地里开始挖红薯。有的顺藤摸薯,有的抡锄就挖,不到一会儿功夫,就有人兴奋地拎起袋子大喊“我挖三个了”“我挖五个了”。红薯地里人头攒动,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最后看到每人挖了大约五斤左右时,教官集合了队伍结束了活动。同学们拎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满意足地踏上了返程的大巴。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增长了见识,体验了劳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还学会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收获很多。教育要实践,成长要体验,我校今后会继续开展这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游”中“学”,在“学”中“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
转自|池州市贵池区城西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