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2824|回复: 8

我的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我的知青岁月

义夫义
岁月如歌往事悠,白发已上两鬓头。
青春逝去不复回,且以深情笑回眸。


       “WG”时期,一位伟人大手一挥,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于是,中国大陆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史无前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几千万初中、高中和大学毕业生,告别了亲人和家门,奔赴各自的"战场"——广阔天地。
      笔者十八岁高中毕业那年,即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县城郊区一个林(农)场,接受“再教育”。

      "再见了校园,再见了妈妈,美丽的青弋江畔,我可爱的泾县古城,我的家乡......”
      当年这首我写的歌词,正是当时我作为下放知青,心里辛酸的真实抒发。
      和我同到林(农)场报到的,还有十几个来自本校不同班级的男女高、初中毕业生,只是男多女少。在这批知青中,虽然我只有18岁,但也算我年龄最大,所以,知靑们都管我叫"老大"。
      林(农)农场职工不多,却有一千多亩土地。大部分是旱地,另外还有少量水田,主要是生产培育绿化苗木,水稻等农作物。
      于是,我们这批接受“再教育”的“知青”,便成为场里生产最主要的"主力军"了!
      场里给每人发了锄头、钉钯、铁锹等原始生产工具。第二天,便在一位队长(老职工)带领下,开始了紧张、繁重的露天重体力生产劳动。
      顶着星星出,伴着月儿归,是常有的事。而在农忙“双抢”季节,经常干到半夜十二点左右。但第二天清晨,上工铃一敲响,我们照常出工。        
      在平日里,就是在老天在下雨、下雪,也得不到休息,穿上雨衣也要出工干农活。而农场食堂每天的伙食,米饭,限量供给,吃不饱,菜,几乎仅是一小碗青菜,油水极少。
      指挥我们干农活的队长,是个粗暴的壮年男人,他每天将很多的生产任务平摊给各人,没有完成,不得收工。
      当年,队长正值壮年,而我们却是刚走出校门才十几岁的毛头弱小子。无论从体力上、技术上,都无法与其相比,根本不是在一个挡次。
      每当队长干完自己的活后,我们拼死拼活才完成一半。这时,队长就坐在地埂上,双眼紧盯着我们,嘴里吆喝着:“干快点!干快点!还有很多活急着要干呢!”
      那情景、那模样,活像旧社会的恶工头,只是手里少了一根挥着打人的皮鞭。
      就这样,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眼里含着泪水。这,就是我们知青当年的真实状况。
      这样重強度的“再教育”,时间一长,我们知青的身体日夜逐渐消瘦,知青们实在是吃不消了!
      “老大哎,”有知青对我说:“再这样下去,我们恐怕小命难保,回不了家,见不了爸妈了。”
      我亦有同感,便说:“先忍着吧,会有机会改变这种现状的。”
      果然,数天后的一天中午,上工铃响了,大家急忙赶到集合处,等待分配生产任务。但是,却发现队长没有像往常那样,在集合处给我们分配生产任务。
      我们一打听,原来,队长因中午醉酒,卧床梦周公去了。
      见此,我觉得机会来了,便对大家说"走,我们干活去。''
      在地里,我们边干活,边商议。怎样借此''回报''队长一下,以解以前我们所受的诸般''鸟气''。
      到了地头,大家就此亊议论纷纷。于是,我提议,说:“贴他一张大字报。”
      大家都个个表示赞同。因为,当年正是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年代。而当时的历史潮流就是:顺者昌,逆者亡嘛。
      待下班后,我们顾不上吃饭,立即找来纸和笔墨,写了一张有关队长醉酒不下地干活,影响极坏,以及其它有错之处的大字报。
      我亦写了一首打油诗,作为大字报的''前言'':

            上班铃声叮铛响,
            大家前后找队长。
            场里地里都不见,
            谁知队长家中躺。
            我们干活汗水淌,
            队长举杯声音响。
            今朝有酒今朝醉,
            管它天晴生产忙。

       大字报是写出了,可知青们谁也不愿第一个在上面签名,大家都怕遭到报复——枪打出头鸟。
       见此,我取来一只吃饭的瓷碗,将其碗口朝下,反扣在大字报下方签名处正中央,用笔顺着瓷碗边沿,画了一个圆弧,让大家在圆弧外面依次签名。
     "好,老大高明!" 知青们纷纷赞道。
      大家立刻随着圆圈签上自己的名字,紧接着,将大字报贴在场部办公室的大门上。
      结果是:场长撒了队长职,另派一位老职工继任队长。
      有了"前车之鉴'',后任队长对我们知青,无论在生活上、生产上都好了许多。
      现在回想此事,笔者心里常在扪心自问:唉,难道江湖就是应该这样闯吗?......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岁月——述说当年好困惑......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3-11-7 07:34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唏嘘不已
收起回复
义夫义 : 非常感谢老师光临欣赏鉴评鼓励。遥祝您安康
2023-11-11 17:54 来自云南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3-11-7 08:5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那些日日夜夜,感觉就在昨天啊,岁月如歌、人生如梦……。
收起回复
义夫义 : 感谢老师欣赏点评,遥祝冬季安康!
2023-11-12 11:41 来自云南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的知青经历告诉我:在严峻的生活面前,往往只有现实,没有浪漫。当年的一代知青,正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由于早早地自立于生存的困境中, 伴随着生存能力同时增长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正视与责任, 这种意识也必然地造就了我们这代一人所固有的,前所未有的坚忍特质。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3-11-17 13:49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很多人歌颂那个年代,但应该有很多女知青应该是持保留意见的。她们被部分老色鬼以职务之便欺负过,
收起回复
义夫义 : 唉,往事不堪回首啊……
2023-11-17 16:33 来自云南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4-3 1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