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56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8-6-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由这面墙打开的记忆
一个多月没回老娘家了,今天回来瞧瞧,回家后雷打不动的标配,躺在厅堂的摇椅上悠闲的摇一摇,也正巧瞧着面前的这面墙,记忆的匣子也由此打开。
这堵墙在89年新建房时,还不是墙,当年是一长形杂货木制柜台,西边还是个老式可转动木门,那门也仅仅是个防君子,不防小娃的配相门。前些年超市兴起,乡村人员转向乡镇,这配相门、柜,在社会进步的洪流中,投胎成了墙。说起这杂货铺的地盘,那真是满满的回忆,是羡煞我儿时身旁小伙伴,是我肚子馋虫自由的根据地。在那个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年月,在那还有人借粮借油的小乡村,我家因为父亲的睿智勤劳,母亲的勤俭持家,家中的条件也要略好一些,所以从出生开始,我就躺在糖罐子里,小伙伴在看时,我的口袋里掏出的都是糖果、瓜子、话梅,那是浓缩在我记忆中,永远抺不去的童年,更是父母在我年幼时,给予无声充实的爱!
在这二三十平的小杂货铺里,有太多难忘,却又回不去的时光,在那东墙角有口大水缸,里面装的不是水,是那白似雪的满缸食盐,只是那盐不是什么碘盐、竹盐、低钠盐,而是没加工过的纯盐,这些没有加工的纯盐是没保质期的,不会因时间长而分解,慢慢的就会硬化成块状盐,每每有客要买,也必须用缸中瓷碗敲上那么几下,让它变细碎,然后再舀出二碗,最后变现回几毛或块把钱,扔入那钱箱中哐哐当当响几声。
那紧邻的柜台一角,在年年端午来临时,上面总有那没华丽包装,不过尺把长宽的正方形木板,上面有一层又一层的老式绿豆糕,只不过每层糕之间多了层油纸,包装它们的永远是那张平平无奇的没有彩印的报纸,想买几块就铲几块糕的随意,还有那小娃趁没人时,没规没矩捻入口中的身影。
那西墙角总有那一坛坛的酒缸,只是它的头上只有那其貌不扬的沙袋,牢牢扣在它的头上,防止它趁机离家溜走。而旁边就是它的竹器搭档,漏斗和量酒器,虽然这不是小娃的稀罕物,但不防碍它拿着酒提子,提酒倒入瓶中的快乐,其实她也不知道那快乐是啥,可能那是童年为数不多的把玩物,随手拈来的捣蛋神器吧!
糖酒不分家,怎能没有那舀起倒入报纸,包起用稻草扎好的粽子糖;烟酒不分家,怎能没有那五毛一包的百寿烟;那馋虫时常在,怎能没有那百味瓜子、小龙人……这面墙后,尺寸之间有太多数不完,又忘不了的来时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