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3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21-3-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乌沙大圩,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与美食传统的地方,七月半鬼节的到来,更是让这里沉浸在一种独特的氛围之中。鬼节,又名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通过上坟祭祖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而在乌沙大圩,这个节日的习俗中,有一道特别的美食——米粉圆子,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承载着地方文化和家庭记忆的载体。
米粉圆子的制作过程,是一门融合了技巧与情感的艺术。选用的籼米粉,质地细腻,与热水拌合后,加入豆干、红椒片、肉丁等丰富的佐料,这些材料在面团中交织出层次分明的口感。反复揉捏,面团逐渐变得柔软且富有弹性,这一步骤不仅是对食材的加工,更是对情感的凝聚。将面团分成小团,每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小面团,都承载着制作者的用心与期待。
最令人称奇的是最后的灵魂手法,用大拇指按压面团,形成一个凹陷的碗状,其余四指在背面轻轻按压,形成独特的指纹印记。这一动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寄托。这不仅仅是一种制作手法,更是将制作者的情感与记忆,深深烙印在了这小小的米粉圆子上。每一个凹陷,每一个指纹印,都是母亲的爱与关怀,是乌沙大圩独特风俗传承的体现。
为什么明明叫“圆子”,却要做成碗状带指印的造型?这背后蕴含的是对传统的尊重,对家族记忆的传承。据说源于佛教的传说,目连救母脱苦海、盂兰盆会、秋尝、中元……在乌沙大圩渐渐的演变成现在这样独特的造型,这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是家庭情感的纽带。米粉圆子上的每一个印记,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对未来的期许,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在七月半鬼节这一天,乌沙大圩的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米粉圆子,上坟祭祖,以此来表达对先人的敬仰与怀念。这道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触动了人们的心弦,它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体验到了家庭的温暖。米粉圆子,这方土地上的独特风俗,是乌沙大圩人民情感与记忆的载体,也是他们与先人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