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06
- 金币
- 个
- 银元
- 枚
- 铜板
- 个
- 回帖
- 0
- 精华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9-9-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听众
- 收听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很多人认为的读书有用是这样的:初中高中努力学习,高考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万事大吉了。上大学期间啥也不用干,或者随便糊弄下,又或者是只管学习。毕业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后,要么国家直接分配,到部委省厅,或者至少也是市里机关,大国企工作,然后一生无忧。如果出去找工作,只要把自己的学校牌子亮出来,一堆企业排着队要,自己随便挑,都是最好的机会。
这种读书有用的认识在二十多年前是符合实际的。那时候中国还很落后,很穷,加上恰逢改革开放,一切都在快速变革和发展之中,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人才,也都极其缺乏人才。所以,别说你是大学生,就算你是个中专生,国家都包分配,至少也是个小学老师,铁碗饭。很多名校生,研究生更不用说了,都是在最顶级的机关,最好的企业里工作,得到最多的资源培养。就算是十来年前,2018年之前的十来年,一定程度上也还是如此。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还很不错,每个行业都在大跨步发展,都在风口上,随便干什么感觉都能发财,所以每个行业企业都要人才。只要读个还不错的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还是没问题的。就算找不到市场上的好工作,那时候考公考编还不是这么卷,考个编制还是不难的。
但这都是历史了。“历史”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那种状态是落后的,是发展程度较低的状态。比如说九十年代的包分配,是人才奇缺的表现。现在如果再搞包分配,那就是计划经济,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落后的现象了。此外,以前确实有学历就行,好学校,高学历就是好找工作。但这也是一种落后的体现。
市场经济,就是看你个人的经济价值,学历只是一个证明,并不能完全证明你这个人的经济价值。
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学哲学,甚至是博士的人,他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经济价值呢?相反,一个只会跳舞卖萌脱衣服的网红,有粉丝几百万几千万;或者某个学历很低,三本毕业,能力很差,只会背点名言名句,但有几千万粉丝,直播卖货一天几千万的网红,对企业的价值就很高了。
一个进步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是人尽其才,每一个人只要你所有长,能创造经济价值,就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而不是像古代一样,考个秀才、举人,就天然获得了某种身份和地位优势,然后可以获得一切。
很多人认为的读书有用,其实也是认为只要考上好大学,研究生,就天然应该获得某种超越他人的身份和地位,就天然应该得到最好的工作和机会。这还是几百年前“范进中举”的古人思维。
时代在发展,读书必将成为一种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了。也就是说,你读书,考大学,接受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学历,只是获得了一个入场券,你进去了行不行,能不能得到好工作好机会,还要看看你自己有没有真本事,学习能力如何,到底有几斤几两。读书未必能有好工作,但不读书一定没有好工作。
此外,很多人理解的读书,就是在学校里,看教科书,练题,一级一级考试,考上高中,大学和研究生,认为这就是读书。其实这只能叫考试,不能叫读书。读书也不是某知名主播那种,读几本书,然后背几句名言名句,整几句半文半白莫名其妙的话。那就背书,不叫读书。这些读书的方式,都只是让人成为一个各种知识的存储器,和电脑硬盘没什么区别,并没有真正获得根本能李的提升。
读书更多是一种思考,然后在这种思考的启发下,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所以,一切可以引发自己思考的东西,都可以算作读书。
和牛人聊天,和放牛的老头聊天,在网上看小视频,自己亲自去做一件事情,不管什么,只要是能引发自身思考,有所得,让自己有所改变,获得一些东西的事情,都是读书。比如说,你去参加一个木工培训,掌握了木工的技术,这个技术是能帮你创造价值的,你可以靠这个去挣钱,那也是广义上的读书。再比如说,你去参加一场饭局,从饭局中了解到了一些基本的规矩和规则,下次自己组织饭局的时候能用上,这也是广义的读书。再如,你看了一篇文章,受到启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和目标,活得更轻松更自在了,虽然你没有当官挣大钱,但也算是有所得了,也是真正的读书。相反,如果不能增加个人思想的成长,以及实际价值,那读再多的书,也是无用,也是个蠢货。比如很多人读了几亿字的网络小说,反而越来越蠢。
所以,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