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看《红楼梦》,方才知晓人世间是如此的矛盾。其中,最大的最基本的矛盾便是最小个体自身的矛盾, 即内心因外界环境产生的一种感受。如果拿佛、道、儒简单解释的话,那便是出世与入世的困惑。 小说中,贾宝玉的一切感受便是写作者的感知。虽然,贾宝玉是作者笔下综合的一个人物。同样,他也是曹大作家的神来之笔。与寻常的“衔金钥匙”出生不同,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前者意味着物质上的富有,后者则是寓指精神世界里的如玉质般的品性。显然,贾宝玉作为男性,他身上不仅持有寻常纨绔子弟的“面性”,还拥有寻常纨绔子弟不具备的“点性”。这便是书中贾宝玉所作所为的一切根源。当然,由贾宝玉这个点辐射出去,便是曹大作家想要表达的各条线,即围绕“爱情”这个永远的主题点,各个女性是如何面对和选择的。 人世间,有男女,便会有爱情;人世间,有群体,便会有阶层。有爱情,有阶层,便会去努力,想方设法得到,实现自己的愿望。在爱情这个小天地里,小说中的低层女性只有通过委身男性这个快捷方式而获得;高一点层次的女性则依靠家庭社会地位去获取。在社会阶层这个大天地中,基本上都要男性去考取功名而获得。 都说小女人,大男人,无非指男性的世界远比女性大得多,不仅仅局限自身于小天地里。如钗头凤诗来由一样,如果男性混在家庭内帏,那么首罪便要落在女性身上,因此,便有了陆游和唐婉的遗憾事。贾宝玉若要同了陆游,怕就没了第一作者的一叹三咏,对周遭际遇的悲悯。只可惜,贾宝玉附在甄宝玉的真皮囊上,内心如玉却身不由己,体验了一把矛盾丛生的人世间。 小天地里,贾宝玉无疑是强势方,有钱有闲有才有貌,几乎是女性的理想伴侣,所以,无论是伏伺他的丫头,还是人家小姐,都愿意嫁他为妻为妾。最重要的是,贾宝玉性子较好,不像其他男性,只把女性当作马棚风,只贪恋女性一时的新鲜,而非真心真意的善待。当然,贾宝玉也是普通男性,对待女性也遵循了男性一概的态度——一个茶壶配备数个茶杯。如果非要区别其他人,可能贾宝玉能从欣赏的角度、尊重的态度、平等的态度去看待女性。 然而,贾宝玉作为小天地里的主导者,他除了正常的肉体生理需要,他还格外重视内心的感受,不愿自己的一颗赤心被社会风气污染,决意择一位精神共鸣的女性共度一生。就像他在梦里说的——什么金玉良缘,我非要草木前盟。可以说,在面对自我内心深处之时,贾宝玉一点都不含糊,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他是门清的。可以说,他尤其欣赏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正大光明去获取自己所要的女性,像晴雯,像林黛玉。她二人完全可以与贾宝玉拉拉扯扯,可偏偏她俩不是。所以,第一作者对晴雯的悼词似屈原的词赋,第二作者安排林黛玉的葬花吟如泣如诉,别具一格。即便是对最高层次的薛宝钗,贾宝玉对她的评价也是“任是无情也动人”。遗憾的是,众所周知,林黛玉没能成为贾宝玉的良妻,她为了这段爱情付出了自己的所能,在某方面保全成全了所爱之人,一如史上有情有意又最终付出的女性们,也如笔下的五美吟。 大天地里,贾宝玉同样不愿俯就社会风气,去读那些应试书籍。他反抗所谓的学习,反对走仕途之路。小说中,贾宝玉曾与教导他的老学究、曾和薛宝钗辩论过。原因,大抵是书中教导、考问世人是一套,而现实中,世人运用的却是另一套。因此,明明德、赤子之情和私私德、世故之心应该如何存放在一个男性的身上。即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书上基本上是一种出世的赤诚,而人世里实行的则是世故的黑假。一如贾雨村判案,一如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他贾宝玉宁愿躲在内帏,躲在小天地里,反正家里再怎样,也不会短缺他的。 可是,偏偏世事难料。贾宝玉没有料到,大雪覆盖下,大厦倾倒下,没有任何人不受到一丝影响。如此之下,内心再任比玉坚,肉身皮囊还是需要被俯就的,所以,便有了甄宝玉。而他贾宝玉倘若坚持内心,那么只有一条道,那便是出家。贾与甄从来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所选所择只看看官自己。一个个体,一个人,若想平衡内心与外在的表现形式,有多么的难。可能基于这一点,才有了中国古君子的修身养性吧;才有了自己和自己的处理关系吧。 贾宝玉终不能遵从内心,更护全不了女性,只能任一切随缘,接受永恒不变的无常。小说中,他放下了所有,解决了矛与盾。即贾、甄宝玉各有所选,各为人生了,由此,出世和入世都得到了各自认为的圆满。 只不过,贾宝玉历来皆存在,甄宝玉也同样存在,隐隐于人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