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这是多年前学写的时评,写过2篇,有幸被采用。今天想找旧日写的时评《用发展的眼光》,却找不到了。看来,玩着玩着,最后可能什么都不存在了。) 、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大诗仙李白曾经说过的话。言下之意就是人人都具备老天赋予的某方面的“才能”。而人材的“才能”能否最终发挥到极致,关键就是要有一个适合人材发展的土壤之地并且能够积极提供培育的环境。 近日,一向“常为新”的北大再掀改革的波澜。来自化学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中文系、哲学系等院系的11位教授联名上书周其凤校长,要求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周其凤表示,他本人完全同意这个建议,但是考虑到招生改革事关重大,怕考虑不周,因此向全体校友和师生征集意见。 从中,可以不难看出人们对学生类人材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洞悉。事实上,除高考分数线之外,学生类人材确实还要拥有品德、意志、体质、情感、兴趣、志向、习惯、社会责任感等诸多重要素质。而这些素质都是高考分数线反映不出来的。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的中、小学学校放弃了对学生有重大影响的某些教材的教育。例如,《公共安全教育》、《品德与社会》、《成长与心理》。虽然,每处的教育部门曾经关注并询问过,但是,只重考试分数的现象依然令那些课本的纸张翻开如新。也就是说目前的学生所接受的素质教育为零,一切所授皆为教师好心让学生考上大学,而非灌注学生的素质之根,为未来的各类创新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究其源,还是高等学校招生体制的问题。所以,北大公开征求招生改革意见,欲破“唯高考分数论”的作法实为明智之举。 这里,暂且不管北大将来会采用何种具体方式招生,仅是想要打破传统纯分数制就是教育界里的一件喜事,足以让全中国人深思中、小甚至高等学校的育“材”方向与方法——是让高考分数扼杀人材之才,还是尽可能公平公正地让具备优秀素质的学生的兴趣、志向在学校里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成为某个方面的人才。事例证明,中国有许多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但是,他们最后却成为专业或行业的佼佼者。如科学家钱伟长、数学家华罗庚、作家钱钟书等。 然而,任何制度都是人定的,必会带出来自人方面的主观性。因而,改革之时,同时也更是严峻考验招生制度执行者的素质的时候。不过,中国现在确实需要众多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各类人才,但是,只有传道授业解惑之师与之地敢为人先、夯实自身,教育之事业才会良性循环,不断为社会输出合格的公民,而且还会培养出创新、引领型人才。如此,中华民族才会稳稳立足于世界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