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4840|回复: 19

【乡村记忆】记忆中的童铺砖瓦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2 23:4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前言:本文写于2023年夏天,当时《贵池文史》在全区范围内征集关于以前集体企业的一些文章。马衙街道童铺村的集体企业鼎盛时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的轮窑厂时期。轮窑厂创建之前,童铺村就了一个小微集体企业-童铺砖瓦厂。本文根据童铺砖瓦厂最后一任厂长李长龙同志口述整理,原标题为《田间地头的童铺砖瓦厂》,《贵池文史》在编辑时略有改动。
童铺砖瓦厂的小瓦和青砖是童铺轮窑厂红砖未出窑前附近乡亲建房做屋主要的材料来源。李长龙是我的二哥,哥哥担任砖瓦厂厂长和承包经营的那几年,是哥哥的人生高光时刻,也是我原生家庭(即哥哥们没有结婚分家前)的高光时刻。于公于私这个小砖瓦厂值得记忆。遂成此文!
田间地头的童铺砖瓦厂
李友满
马衙街道童铺村岱脚村民组的西面是一畈稻田,稻田的尽头是一座小山,山脚下有一个古老的烧制砖瓦的窑厂,这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童铺村集体企业之一童铺砖瓦厂。这个窑厂原本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一座民窑,因为窑体像一口农村灶膛里的汤罐,村民形象的称作“汤罐窑”,公私合营后成为原童铺大队后来的童铺村集体企业。
童铺砖瓦厂主要生产青砖青瓦。原料就地取材在这个小山坡上取土。最早是用牛踩泥,后来用农耕机搅拌。人工制瓦、拓砖;草棚内阴干,再入窑焙烧,出窑后开始售卖。当时制瓦的师傅有柯达志、许日新、陶郁松、柯年华;拓砖的师傅有李长龙(后制瓦、焙烧)、孙其云。最早的焙烧师傅是王南山、陶正家,后来柯年华、陶郁松、李长龙成为新生代焙烧师傅。
阴干的砖坯和瓦坯在窑里按照一定规则码放,叫做装窑或码窑。再用砖和泥巴封窑门。烧窑用柴火引火,再烧煤。师傅们掌握火候,时机成熟,封门,从窑顶浇水灭火,叫闭窑。然后开窑门,把成品码在窑前叫出窑。最后开始售卖。
过去的销售方式大部分是登记销售,相当于现在的预售,就是有需要买砖瓦的农户去窑厂预订,窑厂记下来,根据这些数据做计划,然后出窑了通知他们来拉货。结算方式有钱货两清,也有赊账年底结清的。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农村分田到户后,迎来农村第一批建房高峰,当时马衙街道境内童铺、大路、马衙等村的村民新建砖瓦房大都在这里购买砖瓦,产销两旺。
童铺砖瓦厂当时的经营体制是集体承包制下厂长负责制。早期的厂长是焙烧师傅柯年华,除了做好制瓦焙烧之外还要负责收支账目管理,窑厂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柯年华的继任厂长是李长龙。当年砖瓦厂员工和厂长共七人,都是童铺村农民,属于半脱产形式,务农和窑厂上班两边兼顾,“双抢”放假一个月。窑厂员工的人均年收入1000元左右,年终上交童铺村集体1000元。
1985年前后是童铺砖瓦厂最鼎盛时期,那个时候童铺砖瓦厂就曾经安排员工集体团建,去九华山旅游;还定制派发了劳动布的工作服。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让村民羡慕。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建房增多,小窑的手工制作砖瓦供不应求。于是1987年购买小型制瓦机,开始了机械化生产。
由于当时童铺村还有两家私营砖瓦厂,加之东面的保丰村(现部分村组属马衙街道滨河社区)兴建了轮窑厂,童铺村也着手组建轮窑厂,要对本村境内的小窑厂资源整合。于是童铺砖瓦厂的人员信心不足,对砖瓦厂的生产经营开始动摇。最终在1988年底,童铺砖瓦厂开始清算,结清员工工资和上交村集体提留,童铺砖瓦厂正式解散。
砖瓦厂解散后,老厂长柯年华师傅进入新组建的童铺轮窑厂管理层,任坯场主任;李长龙、陶郁松被童铺轮窑厂公费送至安庆怀宁总铺建安公司学习轮窑焙烧技术,培养成为首批焙烧技术员,李长龙也进入管理层,任首任焙烧主任(俗称大窑主任),后离开管理层,专职焙烧,直到新世纪初轮窑厂彻底关停。
20241222234654front2_0_96797_FulwCRCm0rVwusY_CJieMK_Ere93.jpg
20241222234654front2_0_96797_FrscNuqgvFgx4d83RZzN2mIssJCt.jpg
20241222234654front2_0_96797_FvIVR-9BBRMOaYP85aqyZZak_deU.jpg
20241222234654front2_0_96797_FhvdqtIXte-NGZqdgk617UJGuNoe.jpg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12-23 08:1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收起回复
翠微西湖 : 谢谢鼓励!早安!
2024-12-23 08:39 来自浙江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12-23 12:4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个年代,为老百姓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作出了很多贡献!
收起回复
翠微西湖 : 谢谢老表回复,是的当年青砖小瓦的房子是分田到户生活改善的重要标志,现在看到少量那样的老房子倍感亲切。
2024-12-23 22:03 来自浙江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12-23 13:0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点赞
收起回复
翠微西湖 : 谢谢美誉
2024-12-23 22:05 来自浙江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12-23 16:12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 值得记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12-23 17:01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初中时,有个老师对我们说,如果不好好念书,以后就去童铺轮窑厂搬土块头子去
收起回复
翠微西湖 : 当年在童铺轮窑厂搬泥块的都不会打光棍哦
2024-12-23 22:04 来自浙江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12-23 18:2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谢谢
收起回复
翠微西湖 : 谢谢美誉
2024-12-23 18:40 来自浙江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12-23 19:53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12-24 06:28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很丰富,确实在那个年代农村改善人居环境起了很大作用,我也是在村集体砖瓦厂上个班。深有体会,点
收起回复
翠微西湖 : 谢谢美誉!
2024-12-24 11:17 来自浙江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12-24 21:5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哦
收起回复
翠微西湖 : 谢谢美誉!祝好!
2024-12-24 10:38 来自浙江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发表于 2024-12-24 21:56 本帖发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亲
收起回复
翠微西湖 : 谢谢美誉!
2024-12-24 23:45 来自浙江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上人网 知池州 欢迎关注触摸池州(微信号:chizhoure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投诉删帖|池州人网 ( 皖B2-20190096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66-3396977

GMT+8, 2025-2-23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